證券時報 2014-12-08 08:53:48
16只銀行股全線收復失地,股價超越每股凈資產,從而站在了1倍市凈率(PB)之上。
普通股“融洞”大開
“對于銀行來說,股價上漲不僅是價格回升,還是價值回歸,這從供求兩端改變了上市銀行的普通股融資環境。”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說,以前銀行股股價在每股凈資產之下時,股東和投資者都沒有太大的動力推進再融資事宜,因為低價位再融資有損老股東利益;此外,市場對破凈股的成長性有所擔憂。也就是說,市場供求兩方都不看好銀行普通股再融資。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股連日飆漲,加之銀行員工持股計劃陸續出爐和進一步降息、降準的可能性,為上市銀行普通股融資找到了有力支點,銀行股的A股再融資不再是夢。
這與申銀萬國的研報思路基本一致。申銀萬國此前表示,上市銀行定增價一般為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90%。為了維護原有股東權益,保持國有資產不流失,定增價需高于1倍凈資產。則至少需要保證定增方案公布前,股價在1.1倍凈資產以上。
國泰君安研報則測算出了銀行股價可承受的不良率,認為銀行的基本面是過硬的。
據該研報測算,銀行股價可承受不良率(即隱含不良率)為17.53%,遠高于投資標準的銀行真實不良率3.88%,也高于報表披露的會計不良率1.12%。
“機構的觀點很明確,就是銀行股還會漲。也就是說,銀行的市凈率、市盈率只會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行的定增會越來越多,也越來受機構投資者歡迎。”曾剛說,“這不僅是上市銀行的盤子擴容,也變相為新的中小銀行的上市進程提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