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4-07-23 16:38:12
與海外資本市場熱火朝天的走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估值已具備優勢的A股市場在存量資金博弈中持續羸弱。在此情形下,來自海外機構的基金管理人又是如何看待目前的A股市場的呢?
日前,在青島舉辦的“2014年諾亞財富創新財富管理論壇”間隙,記者采訪到多位來自海外資產管理機構的中國區投資部負責人。他們認為海外資金對A股市場有興趣,但同時也有來自透明度不足、經濟下行風險等方面顧慮。
“整體來講,很多境外投資者對A股市場,還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南方東英執行董事林憶芬稱。
最近,林憶芬去歐洲做了一次路演,很多海外投資人都關注到中國資本市場,因為在歐洲“負利率”情況下,他們都希望尋找本土之外的投資機會,來實現他們的全球化資金配置,而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股市,A股自然是他們重點考慮對象。
不過,談及A股市場,林憶芬稱海外投資人也有很多擔心的地方,比如他們擔心中國內地市場的透明度不夠,如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還有就是外匯管制問題。
相比之下,海外資金更多都將中國香港市場作為一個投資標的,因為中國香港經濟和股市與中國內地關聯度很高,他們可以通過投資香港市場,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回報,而并不用擔心透明度、流動性等顧慮。
“A股現在具備了非常好的一個投資條件,其市盈率在歷史低位,且中國內地正在進行一系列結構性改革,這都意味著A股正迎來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機會。”談及A股市場,荷寶投資中國區首席代表陸敏持樂觀態度。
陸敏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公司大約有2.5億美金QFII額度,主要是為海外基金配置A股。過去幾年,他們曾到歐美做過多次路演,但為什么海外投資者并沒有大規模進入A股市場呢?他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內地QFII的制度設置,不太有利于海外資金方便的進出,包括QFII的一些資金進出機制,不是很方便境外投資者資金進出;二是中國內地很多好公司在香港已經上市了,從投資的角度,外資如果能在香港投到能代表中國經濟的優秀公司,就不太愿意到A股了。
談及QFII在A股市場的運作,陸敏對記者坦言,如果中國內地將QFII投資端的可選投資工具放開,相信會有更多的投資人愿意進來。不過,從他所在的公司的角度講,這面臨一個巨大的瓶頸,因為現行的QFII法規規定不能使用對沖基金,這制約了他們進一步在A股市場投QFII的深度和廣度。
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信安投資全球股票基金經理李曉西表示,之所以海外資金對A股市場持謹慎態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面臨更多的調整和挑戰。首先,從2003年開始,中國在市場投放過多的信貸,從2003年2013年,信貸增長年均在18%以上;第二,中國內地的利率是很高。利率高,勞動力成本上升太快,這都對企業盈利也有一定影響;第三,中國內地固定資產投資比例放緩,大宗商品首當其沖,而房價也存在下行風險。(上海證券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