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海南現整治囤地風暴:華潤中信等12家“大戶”被約談

          2014-07-14 00:25:37

          一場史無前例的閑置土地清理風暴,近日在海南刮起。12家企業成為囤地“釘子戶”,被海南省國土廳約談,這其中包括華潤、中信泰富、魯能和中遠等“大腕”。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區家彥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區家彥 發自廣州

          一場史無前例的閑置土地清理風暴,近日在海南刮起。12家企業成為囤地“釘子戶”,被海南省國土廳約談,這其中包括華潤、中信泰富、魯能和中遠等“大腕”。

          據悉,這12家企業涉及閑置土地面積44742畝,占海南省閑置土地總面積的32%。從閑置的時間來看,最長的達22年。

          “盡管近年來當地政府數次出手整治囤地,但以往都是敲山震虎,處理的都是小公司”。昨日 (7月13日),克而瑞海南機構分析師陳文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次的整治力度很大,而這與海南土地資源流失嚴重,可開發用地貧乏有關。

          對此,記者試圖采訪中信泰富與華潤集團相關負責人,但截至截稿前,未得到回復。

          12家企業囤地超4萬畝

          據《海南日報》報道,在近日的一場約談中,12家囤地“釘子戶”成為主要的約談對象。《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這12家被約談的企業中,出現了中信泰富海南發展有限公司、海南華潤石梅灣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海南金手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國信(海南)龍沐灣開發有限公司、魯能集團公司、海南中遠博鰲有限公司等知名房地產企業。

          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相關負責人對外通報稱,約談這12家企業的主要原因是土地閑置的數量大、時間長,企業閑置土地處置的進度或者開發進度慢,有的不積極配合政府的處置工作。

          據悉,這12家企業涉及閑置土地面積44742畝,占海南省閑置土地總面積的32%。目前各市縣已經處置31803畝,正在處置12939畝。從閑置的時間來看,最長的達22年,最短的也有6、7年。

          對于這些企業,海南省國土廳下達了“通牒”:如企業不按照約定進行投資,繼續造成土地閑置的,政府將沒收保證金,收回土地使用權。凡是存在因企業原因造成土地閑置超過500畝的,以及不配合市縣政府7月底前完成處置工作的,市縣政府和國土部門不得再接受其報名參與新土地的招拍掛活動,也不得對該企業原有的項目供應新的用地。

          知名企業成囤地大戶

          事實上,海南低成本圈地囤地的現象,早就備受詬病。早在2012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曾對海南囤地現象進行過報道。這其中,位于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的中信地產龍潭嶺項目在拿地8年后才動工,中遠集團于當地的項目也是囤地多年至今仍未銷售。

          另外,中信泰富在神州半島地產項目包括企業家俱樂部、中信管理學院等多個配套物業,但最重要的配套設施是一個有著41洞的海上高爾夫球場,這是項目的一個重要賣點。然而,據媒體報道,始終無法查詢到該高爾夫球場擁有合法的建設手續。球場工作人員稱,建設這個球場,是為了配合周邊高端住宅,但這些住宅開發很久了,一直處于正在開發狀態。對此,記者昨日試圖聯系中信泰富方面,但未能得到回應。

          此外,早在2010年下半年,海南華潤石梅灣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旗下的4塊地就登上了國土部公布的1457宗閑置用地名單。這4幅地塊是2005年12月22日取得的旅游用地項目,約定開工日期為2006年6月30日。記者昨日也試圖聯系華潤方面,同樣未能得到回應。

          約談名單上的魯能集團公司,也是海南的囤地大戶。有媒體對魯能在海南省的圈地現狀進行調查發現,僅海口西海岸的海藍福源項目、三亞大東海濱海豪宅山海天項目和海口海藍椰風項目等,魯能地產在海南省項目規劃面積已達到19平方公里。位于海口市的魯能·海藍椰風項目,前兩期已經開發,但東南面的近千畝土地一片荒涼。

          “房地產熱”留后遺癥

          據海南省去年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海南全省共有“批而未用”土地28.68萬畝。其中,“批而未征”5.47萬畝、“征而未供”10.15萬畝、“供而未用”13.06萬畝。

          “海南的囤地現象之所以這么嚴重,始于上個世紀90年代的房地產熱,以魯能、華潤、中信為代表的大型房企憑著為當地政府建設城市配套,獲得大量協議出讓的土地使用權作為回報,成為海南最大的‘地主’。”陳文正告訴記者。

          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告訴記者,在2010年海南國際旅游島成立前,海南省致力于引入大型企業進駐,并鼓勵其進行土地一級開發,大量房企借機扎堆其中。但由于這些地塊體量極大,企業有意放緩開發節奏,導致整個海南閑置土地存量不斷攀升。此外,不少企業拿到的是農業用地等非經濟用地,需要更改土地性質才能用于項目建設,大量土地存在后續征地等難題,造成土地閑置情況進一步惡化。

          隨著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迷,以旅游地產為主導的海南省也承受巨大的市場壓力。但是,海南的房地產投資并未放緩。根據海南省統計局數據,2013年,海南省房地產業完成投資1356.55億元,同比增長32.9%。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49.8%,比2012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58%,比2012年同期提高6.7個百分點,明顯高于全國平均20%的比重。

          樓市的銷量并未與此同步。據搜房網數據監控中心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南商品房簽約套數、總成交面積及成交金額均同比下跌近30%。整體來說,海南樓市量價齊跌,不容樂觀。

          5月底,海口市出臺《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刺激海口樓市,自6月1日起在海口市行政區域購買單套建筑面積在12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商品住房可落戶5人,此舉被解讀為樓市變相松綁。

          “海口市率先放寬海南省戶籍購房者在海口購房落戶政策以緩解供求矛盾,在市場冷清的情況下,單純要求企業加快動工增加市場供應的做法也不太現實。”黃韜認為,海南省政府在盤活閑置土地的同時,應著力于提升海南旅游服務業基礎,讓這些土地未來能生產出更多國際化的旅游地產項目,才是緩解供應過剩的根本方法。

          香港粵海證券投資銀行董事黃立沖向記者表示,國際旅游島概念為海南帶來的是房地產的過度投資,但隨著全國樓市于今年步入下行周期,海南自身剛需有限、經濟實力不強的弱點暴露無遺,此時督促企業加快動工,對市場供應難免造成進一步的壓力,這或許會對囤地整治力度帶來影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色婷婷踪合久久二区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 亚洲欧美日本在线 | 久久精品免费看 | 五月天丁香婷婷深爱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