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7 00:44:4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賀文婷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賀文婷 發自廣州
近日,商務部研究院重要商品研究預測中心主任趙玉敏在出席“第一屆內蒙古國際食品貿易對接會暨中國進口食品市場圓桌會議”上透露,近5年中國進口食品規模年均增長21.2%,比同期進口增速快3.2個百分點;食品貿易逆差持續擴大,5年來食品凈進口擴大了2.3倍。
在最近于廣州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廣州)國際食品食材展覽會上,多家食品企業主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幾年國內進口食品消費快速增長,未來幾年進口食品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對此,北京志起未來營銷咨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認為,在國內食品安全頻出問題的情況下,國內消費者對進口食品充滿了熱情,不僅近年來進口食品的增長趨勢很明顯,相信未來幾年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趙玉敏表示,中國食品進口以蛋白質類產品為主,2013年此類產品進口額764.48億美元,其中最大的蛋白質類進口產品是油籽,其次是動植物油、水產品、谷物、乳制品;而在蛋白質類產品中能與之爭鋒的是肉類,近5年牛肉、豬肉、羊肉進口量年均增速都在40%以上,尤其是牛肉的年增速高達115%。
雪龍黑牛股份有限公司區域經理王剛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事實上,中國老百姓對牛肉的需求很大,但由于養牛周期長以及前幾年利潤比較低,近幾年農民養牛的很少,所以進口牛肉的量也就特別大。
杭州首家進口生鮮產品的供應商冠相品相關負責人則告訴記者,全球牛肉著名產地之一的烏拉圭有1200萬頭牛,其中70%出口,而出口產品的1/4就是運往中國。
相比于蛋白質類產品,非蛋白質類食品的進口市場擴張速度更快。趙玉敏表示,2009年到2013年年均增速為27%,比前者增速高7個百分點,其中進口規模最大的是水果、蔬菜和糖。
李志起表示,在進口食品領域,乳制品是近年來最典型的進口量大增的,其次就是新鮮水果和休閑食品。
對于近幾年業務快速增長的原因,哈爾濱裕源社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陳巖峰認為,一方面是由于國產肉資源的稀缺為進口肉擴大了市場;另一方面則是在價格上,進口肉較國產肉低。
對此,李志起表示,牛羊肉這些技術型產品由于國外采取大規模養殖的方式,售價的確比國內還低,而且過去中國食品商主要從代理商那里進口食品,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和經銷商都去直接國外采購了,現在比較流行的海外直采和直供的模式既可以節省成本,又能使產品更符合國內消費者的口味。
李志起還表示,一方面,在國內食品安全頻出問題的情況下,國內消費者對進口食品充滿了熱情,進口食品的增長趨勢還將延續;另一方面,國內高品質的產品供應不足,就需要進口來補充,因此未來3~5年進口食品的增長空間仍然很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