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對市場違規應高舉嚴打

          每日經濟新聞 2014-05-27 00:21:09

          嚴打違規行為,提高市場違規成本,需要多方形成合力,更需要從上述三個方面實施 “革命性”的突破。如此,違規成本低的癥結才可能“被解開”。

          每經編輯 曹中銘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曹中銘

          在5月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通報了新股發行承銷檢查結果處理情況。因為存在違規行為,海際大和等券商及相關責任人員被采取監管措施,除了海際大和被處以 “3個月暫不受理其證券承銷業務有關文件”的懲罰外,其他的基本都是 “出具警示函”、“監管談話”。

          新股發行的背后,是市場利益的分配。新股發行過程中的違規行為,造就了市場新的不公平。監管部門對其實施處罰,亦在情理之中。不過,在監管部門三令五申要求保薦機構與主承銷商規范運作的背景下,某些券商仍然“頂風作案”,而最終卻給予不痛不癢的處罰,亦再現A股市場違規成本低的一幕。

          除了此次對新股IPO違規行為處罰偏輕之外,前不久監管部門對南紡股份嚴重違規行為的處罰亦遭到市場的質疑與詬病。有了南紡股份的“前車之鑒”,今后是否也會有上市公司通過財務造假的方式實現保殼保牌呢?

          違規成本低是市場的一大“劣根性”,某種意義上,與內幕交易一樣,其亦是一顆“毒瘤”,危害性不言而喻。而問題則在于,自A股市場誕生以來,除了萬福生科案與光大“烏龍指”外,對違規行為我們幾乎沒有看到所謂的 “嚴刑峻法”的影子,這既體現了市場的監管狀況,也折射出廣大投資者所遭遇的困境。

          制度建設本身存在短板無疑亦是高違規成本的“攔路虎”。在上市公司某些違規行為上,即使監管部門欲實施嚴懲,但也常常有力不從心之感。像綠大地、萬福生科等著名造假上市案,監管部門是無法讓相關造假公司退市的。如《證券法》第189條規定,發行人不符合發行條件,以欺騙手段騙取發行核準,已經發行證券的,處以非法所募資金金額1%以上5%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了這個 “護身符”,包裝粉飾業績造假上市才會肆無忌憚,今年1月份48只掛牌新股17家出現業績“變臉”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現實因素、制度建設之外,監管部門本身的因素也不容忽視。比如像紫金藥業信息披露違規案、南紡股份財務造假案等,從立案調查到最終作出處罰結果,前后均歷時兩年多,這不僅導致處罰的效果嚴重打折,也導致有的責任人員已不在上市公司任職或過了處罰期限,而且,對兩個案件相關上市公司與責任人員的處罰,其“隔靴搔癢”的意味更濃。另一方面,對于某些違規行為,監管部門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并不在少數。

          嚴打違規行為,提高市場違規成本,需要多方形成合力,更需要從上述三個方面實施 “革命性”的突破。如此,違規成本低的癥結才可能“被解開”。一個違規成本低的市場,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是沒有保障的。筆者以為,保護中小投資者就是保護資本市場,需要從提高違規成本做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曹中銘 在5月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通報了新股發行承銷檢查結果處理情況。因為存在違規行為,海際大和等券商及相關責任人員被采取監管措施,除了海際大和被處以“3個月暫不受理其證券承銷業務有關文件”的懲罰外,其他的基本都是“出具警示函”、“監管談話”。 新股發行的背后,是市場利益的分配。新股發行過程中的違規行為,造就了市場新的不公平。監管部門對其實施處罰,亦在情理之中。不過,在監管部門三令五申要求保薦機構與主承銷商規范運作的背景下,某些券商仍然“頂風作案”,而最終卻給予不痛不癢的處罰,亦再現A股市場違規成本低的一幕。 除了此次對新股IPO違規行為處罰偏輕之外,前不久監管部門對南紡股份嚴重違規行為的處罰亦遭到市場的質疑與詬病。有了南紡股份的“前車之鑒”,今后是否也會有上市公司通過財務造假的方式實現保殼保牌呢? 違規成本低是市場的一大“劣根性”,某種意義上,與內幕交易一樣,其亦是一顆“毒瘤”,危害性不言而喻。而問題則在于,自A股市場誕生以來,除了萬福生科案與光大“烏龍指”外,對違規行為我們幾乎沒有看到所謂的“嚴刑峻法”的影子,這既體現了市場的監管狀況,也折射出廣大投資者所遭遇的困境。 制度建設本身存在短板無疑亦是高違規成本的“攔路虎”。在上市公司某些違規行為上,即使監管部門欲實施嚴懲,但也常常有力不從心之感。像綠大地、萬福生科等著名造假上市案,監管部門是無法讓相關造假公司退市的。如《證券法》第189條規定,發行人不符合發行條件,以欺騙手段騙取發行核準,已經發行證券的,處以非法所募資金金額1%以上5%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了這個“護身符”,包裝粉飾業績造假上市才會肆無忌憚,今年1月份48只掛牌新股17家出現業績“變臉”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現實因素、制度建設之外,監管部門本身的因素也不容忽視。比如像紫金藥業信息披露違規案、南紡股份財務造假案等,從立案調查到最終作出處罰結果,前后均歷時兩年多,這不僅導致處罰的效果嚴重打折,也導致有的責任人員已不在上市公司任職或過了處罰期限,而且,對兩個案件相關上市公司與責任人員的處罰,其“隔靴搔癢”的意味更濃。另一方面,對于某些違規行為,監管部門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并不在少數。 嚴打違規行為,提高市場違規成本,需要多方形成合力,更需要從上述三個方面實施“革命性”的突破。如此,違規成本低的癥結才可能“被解開”。一個違規成本低的市場,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是沒有保障的。筆者以為,保護中小投資者就是保護資本市場,需要從提高違規成本做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看视频 | 图片色色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本大道 | 日本区一视频.区二视频 | 五月丁香青草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