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2 01:11:5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笛
每經記者 趙笛
在上百億元融資規模的中國郵政物流主動退出后,截至2013年12月30日,已經過會待發的企業降至82家,總融資規模降至458億元。
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截至2013年12月31日,證監會已經下發了11家公司的批文。已過會的82家企業多以制造業為主,具有新興行業、稀缺資源概念的企業并不多。
目前,不少券商已出爐了 “打新”報告,記者注意到,中金公司、國金證券從82家公司中均只挑選出了18家公司,這表明新股中的好標的并不多。在已獲證監會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批文的11家公司中,被上述兩家券商看好的企業僅有兩家——奧賽康和良信電器。
年內IPO融資或達3000億/
數據顯示,82家已過會企業的融資總額在458億元左右,其中若剔除陜西煤業占據的173億元,融資額便降至285億元。以此來看,不到500億元的抽血對A股市場的影響可能不會太大。更何況,新股改革提出,當發行超募時,發行人需相應減持老股,未來新股發行的超募問題有望逐步解決。不過,2014年的新股發行給A股市場帶來的沖擊是多方面的。
首先,2013年11月30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態,預計2014年1月底,將有50家企業完成程序并陸續上市。據同花順Choice數據顯示,2012年滬深新股為150家,這表明僅2014年1個月時間,就有相當于2012年三分之一的新股上市。
數據顯示,2013年沒有IPO,2012年IPO150只股票募集資金達到了995億元,平均每只新股募資6.63億元。2011年IPO277家,募集資金合計2720億元,平均每只募資9.82億元。
其次,根據市值配售辦法,只有持有滬深股市的股票,才能夠參與滬深市場的“打新”。這對二級市場資金的分流不容小覷。
有私募人士分析認為,在2013年財務核查、創業板指數大漲等背景下,2014年新股上市遭到爆炒的幾率很大,這必然會吸引更多的“打新”資金。
對于2014年的IPO總量,上海某上市券商投行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管理層的預期看,或是希望2014年把現有的IPO存量全部消化完。”目前排隊IPO的公司超過700家,按照80%的審核通過率看,有560家企業能夠拿到上市批文。“保守估計發行450家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記者統計發現,若按照450家企業計算,這一數字超過了2010年的349家,2011年的277家。即使按照6.63億元/家的募資標準計算,2014年IPO的融資規模接近3000億元。
新興企業易受追捧/
新財富2013年最佳中小市值分析師宏源證券王鳳華指出,目前排隊待發行的新股有700多家,有78%屬于第一、二產業,環保等代表新興行業的企業不超過20%,2014年IPO數量會創新高,但新興行業成長股占比偏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在已經過會的82家企業中,擬登陸創業板的企業有43家,擬登陸中小板企業有30家,擬在主板上市的企業有9家。
從地域來看,82家企業中,來自北京和廣東的企業各有14家,并列第一,有12家企業來自江蘇,有6家來自浙江。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作為創新企業扎堆的地區,在82家企業中僅占3家。
從行業來看,82家企業中,屬于市場熱點新興行業的并不多,比如涉軍工的企業只有天和防務1家,而服務行業僅有慈銘健康、眾信旅行社兩家,廣告、會展行業也僅有思美傳媒、中航文化兩家,環保領域的企業也只有中材節能、雪浪環境、中礦環保3家,生物醫藥行業有我武生物、奧賽康、博騰制藥3家。
整體來看,在82家已過會企業中,制造類企業占據相當大的比例。其中,服務于電網的企業就有5家,而從事工業自動化設備的企業有4家。
經過兩天的批復,截至2013年12月31日,證監會已經下發了11家公司的IPO批文,最早的企業將于2014年1月8日進行申購。
記者注意到,這11家公司中,被上述兩家券商看好的僅有兩家公司,奧賽康和良信電器。國金證券認為,奧賽康是“小恒瑞醫藥”,所處的腫瘤治療行業穩定增長。中金公司則認為,良信電器是低壓電器中的高品質標的。
不過有私募人士指出,在新股發行之初,市場會出現全面“炒新”的情況,個股的質地倒是其次。但隨著新股發行的深入,好的新股標的并不多,新股行情的結構分化是必然的,一批稀缺資源、行業唯一性的公司,比如健康體檢第一股慈銘健康、煙氣治理龍頭雪浪環境等遭資金炒作的概率較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