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11-13 09:48:24
今年中國的“雙十一”購物節,阿里巴巴在線銷售額最終達到57億美元左右,高出2012年近兩成,而這僅是一家企業的數字。相較之下,美國“網絡星期一”去年銷售總額為15億美元,中國“雙十一”可謂完勝。
每經記者 孫宇婷
11月11日,原本是中國單身男女自娛自樂的“光棍節”,如今卻演變成了中國電商的盛大活動日。在美國也有類似的“網絡星期一”(Cyber Monday),其興起于2005年,是感恩節后的第一個星期一,也是美國各大在線零售商競相爭奪客戶最瘋狂的日子。
今年中國的“雙十一”購物節,阿里巴巴在線銷售額最終達到57億美元左右,高出2012年近兩成,而這僅是一家企業的數字。相較之下,美國“網絡星期一”去年銷售總額為15億美元,中國“雙十一”可謂完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美國,隨著近年來購物方式和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日新月異,美國傳統的購物節日“黑色星期五”受到明顯沖擊,而網購及感恩節當日開門營業逐漸成為主流。
在線銷售催熱“網絡星期一”
在美國,每年感恩節后的第一天被稱作“黑色星期五”,這是一年中商家最看重也最為繁忙的日子之一,這天通常被認為標志著圣誕采購季的正式啟動,也被視作每年零售業圣誕銷售業績的晴雨表。
而如今,“網絡星期一”越發受到購物者青睞,也使得傳統的“黑色星期五”光環漸弱。據Adobe2013年在線購物預報(Online Holiday Shopping Forecast),在未來五年里,較之“黑色星期五”,“網絡星期一”有望實現更大的銷售總額。
這份報告同時指出,擁有相關網站或應用程序的零售商,有望從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端收獲20%的銷售增幅。此外,在10個逛實體店的購物者中,大約有4人會同時在線購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根據美國零售商協會Shop.org的調查,在線銷售對網購者的吸引力不僅在于不用舟車勞頓,還得益于其提供的比價服務,這令消費者更容易找到合適自己的商品,而免費送貨的優惠也是網購的優點之一。
感恩節商店不關門恐成趨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在美國,越來越多的零售商選擇將購物節提前至感恩節當日,這也撼動了“黑色星期五”的傳統零售地位。
從2010年西爾斯百貨(Sears)首先將購物節提前至感恩節當日開始,沃爾瑪、塔吉特(Target)、梅西(Macy's)、JC彭尼和科爾士百貨(Kohl's)也加入了感恩節的潮流中。電子商務的購物節則啟動更早,沃爾瑪本月初就開始在線促銷,較以往提前了一個月。
Belus Capital Advisors首席執行官兼首席股票策略師布萊恩·索茲(Brian Sozzi)表示,“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這一過渡也迫使零售商在感恩節當天不關店,并積極促成銷售。未來將看到越來越多的零售商宣布在感恩節當日開店營業。”
如今感恩節在美國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并逐步開始占據零售商的主要精力。
提前促銷使購物節概念弱化
據NRF的調查,考慮到美國當前的經濟環境,在受訪的零售商中,近32%打算較去年更早開始實施打折行動。接受益百利(Experian)調查的近半數營銷人員表示,早在萬圣節前就已經開始展開攻勢。
ShopperTrak執行副總裁馬丁表示,“購物節的界限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11月早些時候,我們看到了更多的促銷活動,(商家)完全不擔心消費者的錢已經提前用光了,”他表示,“他們都在盡可能早于其他商家占領消費者的錢包。”
針對零售商提前促銷的行為,有專家發出警告。咨詢公司WSL戰略零售(WSL Strategic Retail)首席執行官溫迪·利伯曼(Wendy Liebmann)表示,“我認為最大的風險是,如果你弱化了購物節的概念,那么這就變成了曠日持久的節日,消費者早晚都會光臨。但是沒有促銷的這段時間,銷售將會出現巨大落差。”
對此,馬丁指出,如果銷售波峰波谷的差距擴大,那么零售商整體規模會變得臃腫,這將收窄其利潤空間。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