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3-10-28 08:57:45
上周A股市場出現普跌,小盤股和土改、自貿區等概念股下跌明顯,成長股分化加劇。盡管具有技術性調整壓力,上證綜指和深成指都將考驗60日和120日均線的支撐,但三中全會改革線路圖的公布有助于提升投資者對改革和中長期經濟的預期,從而為藍籌股托底。從綜合指數看調整幅度可能不大,成長股的分化還將繼續,但對優質成長股而言,調整提供了機會。
市場結構的變化明顯
成長股正式進入分化窗口。年初以來,我們是成長股的最堅定推薦者,但任何股票的上漲都是有節奏的。近期我們一直在提醒成長股的分化。
根據研究,歷次底部反彈的規律大致是:第一個月并無風格上的規律;看六個月成長股(小盤股)跑贏大盤50%以上;到第九個月的時候,成長股的超額收益不再擴大,成長股內部也出現明顯分化。本次反彈,成長股的超額收益已經維持了10個月,從底部回升進入了第11個月,超額收益的累積、業績兌現的壓力、事件驅動的明朗,都是成長股分化的因素。本周創業板和中小板放量大跌,繼傳媒大幅調整后,計算機、通信也開始調整。
當然,成長股僅僅是分化,而不是集體下跌,上周環保是上漲的,電子比較抗跌。板塊之間的分化決定了創業板指數和中小板指數的下跌空間有限,即便個別板塊的跌幅較大,比如上周創業板下跌了9.5%,計算機、通信、商貿下跌超過7%。第一輪分化調整往往并不是泡沫破滅,而是一次去偽存真。當前創業板距離所謂的泡沫崩潰還比較遠,調整時間不會太長,從過去的經驗看,僅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來消化。此時,應該梳理成長股的思路,為下一輪布局。
概念股退潮。除了成長股分化外,上周以自貿區、土地改革、O2O等為代表的主題投資也明顯降溫,短期巨大的收益和3季報業績的現實促成了調整的壓力。
相比而言,低估值藍籌股相對抗跌。上周家電、銀行是上漲的,機械、電力設備、石化、電力、汽車、建筑等也明顯抗跌。
市場資金相對穩定,存量資金進行結構性調整,從前期漲幅較大的板塊進入低估值低漲幅的板塊,這種市場結構的調整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改革發展帶來機遇
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首次向社會公開了其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交的“383”改革方案總報告全文,勾勒出一幅詳盡的改革“路線圖”,名為《新一輪改革的戰略和路徑》。從這個方案看,這一輪改革范圍很廣、力度很大,如果付諸實施,將極大地提升投資者對中國改革和中長期經濟的信心。
“383”方案是指包含“三位一體改革思路、八個重點改革領域、三個關聯性改革組合”的中國新一輪改革路線圖。在改革憧憬下,藍籌股將獲得支撐,低估值的金融、地產、家電、電力、汽車、機械、石化、鋼鐵等行業將受益。與此同時,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推動,將帶來符合經濟社會轉型方向的成長行業和股票的長期機會。因此,真正的成長股不會在調整中一蹶不振,而是在調整后不斷創出新高,調整提供了低位買入的機會。
從長期的角度,我們還是堅定的認為只有優質的成長股才能穿越周期,建議長期布局科技、醫藥和品牌消費。對美國成長股的梳理發現,成長股主要集中在三大領域:科技、醫藥和消費。在成長股的調整分化之際,我們應循著這三個思路,結合商業模式的判斷,在調整分化中進一步優選,做好長期布局。總的來說,科技看景氣和普及率,醫藥講故事和創新能力,消費靠品牌和商業模式。結合中國轉型的特點,在成長股的分化后將持續推薦八大板塊:服務消費(含傳媒)、大眾品牌、軍工、環保、工業機器人和3D打印、消費電子-可穿戴設備、嬰幼兒產業(含醫藥)、老年產業(含醫藥)。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