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3-10-23 09:03:41
資金流入港股市場趨勢明顯,帶動恒指創出新高,也助推了新股市場加速升溫。在內地首次公開募股(IPO)暫停背景下,大批金融機構轉道香港上市,內銀更加掀起高潮,包括徽商銀行、重慶銀行、上海銀行、光大銀行(601818)以及廣發銀行等擬在H股公開募資,累計吸納金額或超過千億港元。
市場消息稱,所有籌備上市內銀中,徽商銀行、重慶銀行進程最快,有望于11月初掛牌上市。
徽商銀行已經在本周一開始預路演,據初步銷售文件顯示,此次擬募資78億港元至117億港元,主要用于補充資本。承銷商將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建銀國際、中金和瑞信則將作為公司聯席賬簿管理人。
重慶銀行集資39億至46.8億港元,將于今日開始路演,最快于下周開始招股,招股價5.6港元至6.5港元。投行人士透露,此次發行7.07億股H股,其中95%為國際配售,該銀行目前已引入一位基礎投資者,涉資1億美元,占發行規模約20%,而重慶銀行聯席協調人為高盛及大摩,農銀國際、交銀國際、建銀國際、中金為聯席賬簿管理人。
光大銀行也于上周獲證監會批復發行H股,沖擊香港再現曙光。上海銀行在香港上市的步伐放慢,市場人士認為主要由于該行擬以H股全流通的形式有待監管機構審批通過,此前也傳出上海銀行擬募資100億至150億港元。
“目前香港市場有轉暖跡象,但銀行股估值仍不高,市凈率給不了太高水平。”一位中資券商分析師表示,“而即將在11月召開的三中全會有望出臺新經濟(310358,基金吧)政策,刺激內地經濟發展,因此四季度將是一個比較好的時間窗口。不過,機構投資者對于中資銀行都有普遍的顧慮,目前來看很難有大的改善,因此爭取機構投資者的認可是發行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中信銀行國際研究部主管廖群表示,城商行A股IPO延期,資本饑渴需求難解,迫使銀行轉道路徑簡單、便利的香港上市,但相比較內地上市,定價更接近市場化,服務水平更高都是吸引城商行到港融資的條件。
原文:http://hk.stock.hexun.com/2013-10-23/158975192.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