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3-10-10 09:00:10
策者,出謀劃策也。面對變幻莫測的資本市場,投資者尤其是小投資者非常需要權威專家的資本策。
中國國慶節期間美國政府的財政僵局引起市場的普遍關注,其中的關鍵點在于如果不能及時推出解救方案,那就有可能引發美國國債出現違約風險。
對此,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中外媒體吹風會上表示,中美兩國經濟團隊應保持密切的政策溝通,防止美國國債違約,確保中國對美投資的安全。朱光耀的講話顯示美國國債問題讓大家都繃緊了神經。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美國國債上限問題往往會在最后時刻達成妥協方案,所以此事看似緊急,但實際上并無太大懸念。美國兩黨均利用游戲規則進行博弈,短期對市場經濟的影響應該不會太大,只是這種游戲玩久了有可能會出現突然的“斷電”造成金融市場的短期波動,不可不防。
此前,國家統計局公布,2013年9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1%,比上個月上升0.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回升。PMI近期回升勢頭說明下半年,中央推行的適度加大投資同時進一步促進消費的策略初見成效,但在中央兼顧調結構的背景下,經濟回升勢頭的力度略顯欠缺。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時需要壯士斷腕的決心,而更多的是需要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堅韌,這一點作為證券市場的投資者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制度性紅利往往會產生巨大的獲利機會,同時也是對原有的利益格局的打破,這也會造成部分行業及上市公司的前景發生改變,近一年以來白酒行業的變化就是一個例子。
9月份后半段,A股市場雖然在上海自貿區概念和創業板支撐下出現了強者恒強的走勢,但概念性的炒作在權重板塊的調整面前顯得虛弱無力,加之節日效應的影響,A股在國慶節前進入階段性的調整,但從近一周市場的表現來看,場內資金流向和熱點結構正在發生較大的變化。
首先,上海自貿區概念相關的品種在累積了巨大的漲幅后,上漲勢頭明顯減弱,其中資金減持力度快速加大,該板塊風險逐步顯現。
其次,權重板塊在經歷較大幅度的調整后,風險得到較大釋放,逐步出現見底回升的跡象。
在這種情況下,國慶節后市場很可能經歷熱點頻出的過程,在上海自貿區概念退潮的同時,金融股為首的權重股不排除會成為多頭的主力。同時繼續關注強新興產業中的文化傳媒、通訊設備、計算機軟件、高端制造業的長期機會,而強周期性行業中的績優股,預計在十八屆三中全會良好預期的作用下也會產生短期的反彈機會。(作者系聯訊證券副總裁)
原文:http://stock.hexun.com/2013-10-10/158587027.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