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09 00:47:2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不出意料,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再次刷新匯改以來的新高。
昨日(10月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415,較國慶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上漲65個基點,突破前期6.1475低點,再創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
某銀行外匯研究員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假期美元略有下跌,帶動人民幣上漲。實際上,10月7日便有專家在微博上表示:“明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不創新高不是沒有可能,但很小很小。”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維持上漲態勢,記者從外管局數據注意到,從去年年底到昨日為止,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已升值2.29%。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仍然堅持人民幣不應該繼續升值的觀點,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貨幣升值,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
前述銀行外匯研究員認為,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中國持有的美國美元債務明顯貶值。
譚雅玲則認為,購買美國國債屬于長期投資,不能用短期因素來評價長期投資,也不能用價格指標來評估價值水平。
美元下跌是主因
昨日,中國貨幣交易中心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1415,再創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
某銀行外匯研究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節后再創新高的主要原因是假期美元略有下跌,“美元整體趨勢下跌,但是假期下跌幅度較小,和美國政府的債務上限問題有關。”
十一長假期間,由于財政資金不足,美國政府部分機構已經關門,且在本月17日左右美國財政部手中現金即將耗盡,受此影響,美元指數跌破80關口,10月7日美元指數收盤價為79.93,北京時間昨日18:30,美元指數報80.01。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近日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預計全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在3%~5%之間。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自去年年底以來已累計升值2.29%。
前述外匯研究員表示,人民幣還會升值,升值新高之后有一個調整,但趨勢仍是升值。
譚雅玲表示,人民幣對美元一年漲跌幅度要看年底最終的收盤價,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可能處于下跌狀態,人民幣跌的可能性非常大,主要原因是現在的經濟環境并不太好。PMI雖然好轉,但不是真實的狀態,PPI指標可以說明這一點。如果人民幣一直升值,違背周期規律,也違背當前貿易收縮、制造業地位下降的發展狀態。
美元債務問題需長遠看待
有業內人士表示,人民幣對美元保持升值穩定,有利于減緩進入國內的資本外流。
譚雅玲表示,不一定貨幣升值影響資本流入,美國通過貨幣貶值增加企業的競爭力,而中國是貨幣升值,削弱企業的競爭力。資本流入也是在做投機套利活動,并不是推動中國經濟、有投資價值的行為。“美國股市能漲,與資本流入有關,資本流入上市公司,或者是技術創新、結構調整。人民幣雖然升值,但從股市看,完全背道而馳。”
外管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末,我國外債余額為7719.50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臺灣地區對外負債)。其中,登記外債余額為4624.50億美元。在登記外債余額中,美元債務占80.79%,較上年末上升2.96個百分點。
美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中國仍是美國國債的全球最大單一持有國。截至7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1.2773萬億美元。
前述外匯研究員表示,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明顯貶值。但一個國家貨幣的升值和貶值不會考慮對債務有沒有利,主要還是要看貿易順差逆差。
譚雅玲則表示,人民幣不是自由兌換貨幣,不能簡單用現在美元價格套人民幣價格,判斷其利弊,不能用短期價格判斷長期價值,美元貶值不代表美元沒有魅力。美債現在縮水,但是只要不賣,就不會縮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對出口貿易順差有很大影響,人民幣升值8年,貿易順差從4000億美元降到1000多億美元,增速從40%變成1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