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5 00:39:2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日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3)》(以下簡稱汽車藍皮書)發布。2013年汽車藍皮書的主題是“全球化新形勢下中國汽車產業國際化發展”,意在探究中國汽車產業“走出去”的現狀與未來。
在目前汽車市場面臨微增長的市場環境下,合資、合作企業的發展新模式引發汽車業界的思考。
“當下,進入了合資產業的新階段,”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張綏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直以來,合資企業都是中國汽車工業的一部分,“當下這個觀點更應重申”。
而有觀點認為,合資企業對于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促進時期已經過去,逐漸通過自主品牌代替合資,甚至出現了強行控制合資企業發展的觀點。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汽車行業應該看到合資企業的 “溢出效應”。他說,合資企業出現后,從一段時期來看,合資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占有率反而逐年降低,也就是說,合資企業帶動了自主品牌的發展,自主品牌的發展速度超過合資品牌的增長速度,這就是合資對于自主發展的促進作用。
2013年汽車藍皮書強調,中國合資企業發展正在進入新階段的轉折點上。對此,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具體介紹了“后合資時代”中國汽車產業合資轉向的六個方面。
他認為,首先是從以整車制造為主的舊模式向覆蓋全產業鏈為主的新模式轉變;其次,以中方被動應對和垂直分工為主要特征的舊模式,向以主動出擊和水平分工為主要特征的新模式轉變;第三,從立足于國內市場、以“請進來”為主的舊模式,向基于全球視野、“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為主的新模式轉變等。此外,還包括由傳統內燃機整車制造為主要領域的舊模式,向新能源汽車及其核心部件等新興領域為主要領域的新模式轉變;由傳統的以資本紐帶為主要合作方式的舊模式,向以聯合開發、戰略聯盟等多種合作方式共存的新模式轉變等。付于武強調,“離開國際合作,我們的企業沒有路可走”。
2013年中國汽車產業藍皮書指出,中國未來將面臨內外部環境的大變化,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將緩慢增長,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有可能進一步拉大,中國汽車行業可能失去由汽車大國轉為汽車強國的關鍵機遇。對此,“汽車強國”戰略的落地成為關鍵。
汽車藍皮書還預測,2020年中國汽車產業基本可以達到2010年的韓國標準,實現中國汽車產業的關鍵轉變,實現汽車工業強國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