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6 01:34:5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曹逸韻 李婭
每經記者 曹逸韻 李婭
財富全球論壇到過北京、上海、香港,但此次來到成都,卻不太相同。成都相較于北京,是一座更加年輕的城市;相較于上海,是一座稍微緩慢的城市;相較于香港,又是一座更加傳統的城市。如何在“前輩”的光環下有自己的光彩?成都在不斷探索傳承歷史文脈和挖掘創意項目的融合發展中找到自己的路徑。
成都,將把這一機遇化作建設“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的強大動力。保留成都獨有的人文氣息、營造特有的創新亮點,才能真正成為中西部最具影響力、全國一流和國際知名的文化之都。
城西的青羊區有著豐富的基礎條件,寬窄巷子、文殊坊、琴臺路、金沙遺址這些響當當的老字號文化招牌在歲月的積淀中散發著歷久常新的氣息;而西村創意產業園、峨影廠“1958”項目、力方國際等代表著新生文化的事物,也正在青羊區的滋養中茁壯成長。
古與今的完美融合傳統文化上鑄就青羊現代文明
說起中國的古老文化,北京最為豐富。北海、恭王府、景山、樂壇、報國寺、什剎海、東西琉璃廠、阜成門、法源寺……北京西城區,文化資源稟賦得天獨厚。
北京文化代表的是莊嚴的歷史,但在中國還有另一種文化,它代表的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在成都,有一個青羊區,也在走著傳統和現代融合發展的路子。
寬窄巷子、文殊坊、琴臺路、太升路、金沙遺址5個特色商業街區,已是聞名遐邇的成都“都市五朵金花”,吸引著遠道而來的旅客足跡踏遍。
數據顯示,去年寬窄巷子迎接來客1800萬人次,其中,70%客流來自海外。這正是青羊區在傳承文脈中挖掘文化資源的價值,從而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的經典案例。
同時,一批文化旅游項目也在不斷興起,比如青羊綠舟文化產業園等。
去年9月24日,在2012年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命名授牌會議上,青羊綠舟文化產業園區被命名為第四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成為四川省首家被命名、授牌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尋找自己的閃光點優勢產業在青羊茁壯成長
要說傳統,成都比不過北京。但卻有自己的文化底蘊,夜市、冷啖杯、蓋碗茶是只在成都才能看見的一抹風景;要說現代,成都比不過上海,卻吸引著越來越多世界級大腕企業的目光。優品天地特色街區、西村文化創意產業園、峨影廠“1958”項目等新興文化綜合體在青羊區的茁壯成長,讓創意與體驗有機結合起來——它們都根植于本土的人文特色。
對成都人來說,夜市是一抹難忘的記憶。優品天地打造的特色夜間經濟,恰好抓住了人們對夜市的懷念,贏得了顧客的歡迎。加上電子商務平臺創新性應用,讓優品天地特色街區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商業開發示范項目。
西村創意產業園,則是另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案例。
西村創意產業園面向媒體、廣告、設計、影視制作、旅游、軟件設計、信息服務、藝術家等創意類產業和個人,為他們提供舞臺。成都西村總策劃、成都貝森集團董事長杜堅說,類似項目只有香港有。
為什么會選擇成都?杜堅表示,成都是中國西部的文化、經濟中心。特別是這幾年的快速發展,已經證明成都具有相當的市場開拓力度與前瞻性國際視野——古與今,都是精彩。
正因實現了事業發展與消費拉動的雙重效應,青羊區得到了國家質檢總局專家的高度認可,被評為全國首個“都市文化旅游服務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
讓來者有家的感覺文化氣息為青羊留住人才
財富向西,不僅僅是沖著成都的經濟實力而來,更重要的是滋養于成都骨子里的休閑文化,正在城西孕育著一大批文化創意產業的“嫩芽”。
成都青羊區有一家企業叫做力方國際。這家公司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1年深圳大運會等提供數字多媒體服務,還將為2014年俄羅斯冬奧會提供相關技術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奧運會水立方游泳場館正是因為有了該公司的專業支持,才能克服一系列施工難題。
藝術總監石堯已來到成都3年,“成都文化源遠流長,從川劇、川菜到茶藝,這些幾千年積累下來的文化遺產,是要花一輩子來感受的。”
短短幾年,公司員工已經被“成都化”了。“公司落戶青羊區,員工則來源于全國。可只要在成都呆上一段時間,幾乎所有人都能完全融入成都文化。”作為公司管理者,石堯感到非常高興,員工融入本地的文化和生活,才能讓企業真正與這座城市融合,對于企業的發展大有裨益。
“和國內其他分公司相比,成都公司發展是最快的。短短三年多,成都公司就有了260名正式員工,承接了四川省內外很多有影響的重大項目。”石堯說。
目前,青羊區已經確定了“一園多點”的發展模式,著力引進一批電子商務、文化創意和服務外包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一批本土新興產業領域內的龍頭性示范企業。到2015年,該區力爭引進和培育10家以上全國知名的電子商務企業到該區設立區域性總部或全國性總部;重點打造10家注冊用戶超10萬的本土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培育100家以上電子商務應用示范企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