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科倫藥業替高管養肥“私生子”兩年送約6000萬“紅包”

          2013-05-10 01:20:47

          科倫藥業(002422)隱匿了兩年之久的關聯交易,直至5月4日的處罰決定書公布才浮出水面。而隱瞞君健塑膠的關聯交易身份,有虛假陳述之嫌。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牟璇 楊維波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牟璇 楊維波

          在科倫藥業上市后直到將君健塑膠正式收歸的兩年時間內,其向君健塑膠購買了3.54億元產品,而君健塑膠的主營產品聚丙烯組合蓋不僅行業門檻低,且生產廠商多競爭激烈利潤微薄,但科倫藥業卻以高于行業平均約20%的價格與君健塑膠進行的交易。按照科倫藥業披露的數據計算,上市公司兩年多掏了約6000萬元給君健塑膠,而君健塑膠作為公司高管持股的企業,這種交易行為涉嫌利益輸送。

          關聯方采購價遠超市價/

          在5月4日監管部門對科倫藥業發出責令整改的決定書時,《每日經濟新聞》回顧君健塑膠成立以來直至被當做“值錢貨”收回公司的整個過程中,君健塑膠實際上也一直享受著作為“私生子”的優待,不僅一成立就能為輸液領頭軍供貨,并且科倫藥業給其的采購價格也明顯高于當期同行業。

          君健塑膠是于2008年7月成立的,而2009年,科倫藥業就向其采購了1.86億元的產品。根據2009年科倫藥業招股說明書披露的與君健塑膠的交易情況:“2009年1月1日,公司與崇州君健塑膠有限公司簽訂工況產品購銷合同,約定崇州君健塑膠有限公司向公司供應聚丙烯組合蓋,數量為6億只,單價3100元/萬只,合同總價款為1.86億元”。

          從單價3100元/萬只來看,科倫藥業對君健塑膠采購的每一只聚丙烯組合蓋在2009年的價格為0.31元/只。這個價格在當年是處于什么水平?《每日經濟新聞》向科倫藥業的另一家聚丙烯組合蓋供應商成都普什醫藥塑膠公司吳經理了解情況,該人士表示:“2009年0.31元/只的價格確實有點高,我們一般是0.26元/只,而且0.26元/只還算是比較高的市場價格了,一般都是0.24左右。”

          四川奧克醫藥塑料包裝公司王經理表示,聚丙烯組合蓋有大小之分,但2009年的時候,聚丙烯組合蓋的一般均價就在0.25元/只左右,有的品質好點就貴點,但是最多就是1分錢、2分錢左右的差距,0.27元/只就算是比較貴的了。

          當記者問及君健塑膠時,王經理表示君健塑膠就是給科倫藥業做配套的,不外賣,因為科倫規模比較大,所以君健塑膠的產能也很大,科倫一般用小的比較多,價格相比均價就應該更低,賣到0.31元/只確實比較夸張了。并且從2009年開始,聚丙烯組合蓋的價格還一直在下跌,一年差不多跌一分錢,因此現在的價格在0.22元/只左右。

          當記者表示科倫藥業2009年的購買價格是0.31元/只時,成都普什醫藥塑料包裝公司吳經理笑著說:“哎呀,這個大家都清楚嘛,關聯交易,做利潤嘛,把利潤做高點,賣的時候才賣高點嘛,這個大家都懂得起。”

          如果按照上述人士的說法,假設2009年行業內聚丙烯組合蓋的均價為0.25元/只左右,而君健塑膠賣給科倫藥業的價格為0.31元/只,高出市場平均價格約20%。長期來看,科倫藥業對君健塑膠大量持續的采購,使其增加了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

          根據科倫藥業披露,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31日,君健塑膠向公司銷售產品實現的收入為3.13億元。若以0.31元/只的采購價來算,3.13億元對應的是君健塑膠為科倫藥業提供了10.10億只聚丙烯組合蓋。

          如果按照行業均價0.25元/只來算,10.10億只聚丙烯組合蓋的價格僅為2.52億元,也就是說,科倫藥業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31日多掏了6000萬元左右給君健塑膠。

          君健塑膠所在行業門檻低/

          為何科倫藥業堅持高價要購買君健塑膠—一個生產塑料輸液容器用聚丙烯組合蓋的企業,難道市場不能提供這種產品嗎?難道行業壁壘很高嗎?

          成都普什醫藥塑膠公司吳經理向表示:“聚丙烯組合蓋只有2004年、2005年的時候廠家比較少,那個時候很多公司沒有專業人才;到了2009年的時候塑料輸液容器用聚丙烯組合蓋廠家就已經非常普遍了;這一兩年廠家更多,產品價格也是一直在跌,而且市場競爭很激烈,有些都已經快做不下去了。”

          不過,依靠科倫藥業藥業這個大樹,君健塑膠的價值呈幾級跳躍。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保薦機構似乎故意疏忽了君健塑膠的存在。根據保薦工作報告,2008年1月保薦機構開始了對科倫藥業進行上市前的盡職調查工作。君健塑膠成立日期是2008年7月成立,2009年5月竣工投產。也就是說,君健塑膠設立時,科倫藥業的上市工作已經在進行了。保薦機構對這個原材料供應商“選擇性遺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君健塑膠2009年10月才開始批量生產,2009年當年便實現了4201萬元的營業收入,速度相當驚人。2010年君健塑膠營收為2.39億元,凈利潤6271萬元;當時預估的君健塑膠2011年可實現營收3億元,凈利潤1億元。如果按照公司2010年12月31日凈資產8333萬元計算,君健塑膠2010年凈資產收益率達到75%,這個收益率高得離譜。

          如果將君健塑膠作為一個獨立的企業來看,2008年初始投資人賴世兵、賓燕、熊鈺、肖忠四個共計投入4000萬元,2009年就實現了472萬的凈利潤,2010年實現了6271萬元的凈利潤。2010年公司業績如此好,初始投資人賴世兵、熊鈺、肖忠卻將股權轉讓,王義蓉以原價獲得了公司50%股權。2010年的股權轉讓疑點重重。

          現在看,當時君健塑膠設立時,出資人正是惠豐投資,而惠豐投資又是公司高管成立的;君健塑膠成立時的工商注冊信息居然沒有惠豐投資的任何信息。

          分析人士指出,在技術壁壘已經不高的情況下,如果是處于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角度,科倫藥業這么大的公司,完全可以自己花錢建一個原料廠。選擇收購高管持股的公司股權,最終還是高管受益,損害投資者利益。

          同行生存艱難

          業內人士表示:到了2009年,塑料輸液容器用聚丙烯組合蓋廠家就已經非常普遍了,這一兩年廠家更多,產品價格也是一直在跌,而且市場競爭很激烈,有些都已經快做不下去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免费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 亚洲爱啪视频在线观看 | 最新理论片在线观看免费 | 中文热免费在线视频 | 五月的丁香六月的婷婷综合 | 日韩AV中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