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3-05-02 10:44:54
配置A股資產傾向漸增
始于去年12月的急速上攻行情,可以視為QFII、RQFII進場的帶動效應;而目前行情則可以視為在新QFII和RQFII額度增加之前,資金活水欠缺的一種表現。當下的行情表現也反映出A股投資者的糾結心態。申萬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桂浩明指出,現在境內的投資者,一方面對股市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又希望海外資金看好這個市場,能夠進來幫其解套。
香港一位大中華基金投資經理表示,去年12月初,行情上漲的直接動力來自AH股差價,例如銀行板塊。未來資金無論做多或做空,注意力仍會集中于此。當然,海外投行在今年春節后對拉動指數上漲的銀行股產生了分歧。比如高盛投資管理部董事總經理Needhi Bhalla認為,目前的A股還不算十分便宜,而且明顯欠缺推動股價上漲的動力。但摩根大通中國區資金交易部總監黃柏堅則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全球投資者正在尋找更好的替代方案,尤其是相對于其它貨幣資產來說,人民幣同時具有穩定升值和相對高收益兩大吸引力。”
事實上,盡管市場對于外資做空A股的擔憂顯著增加,但實際上有些杞人憂天。由于海外資金來源差別較大,養老金、大學基金、主權基金等對于投資目標和業績要求都有相當大的差異。
所謂的海外資金操作A股,一部分通過自有團隊,而相當一大部分則是委托國內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代為操盤。一家為QFII做投資顧問的國內某私募的投資總監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歐美投資者主要從長期角度看待問題,從這方面看,他們對中國經濟的擔憂情緒要比過去少很多;總體看,海外投資者看好未來的中國政策走向,對整個A股市場的資產配置傾向于逐步增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