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3-04-03 09:00:20
“哪個地方都有養得好,養得不好的,這主要看人。一宿一宿地睡覺,不起來看爐子,肯定養不好,這玩意就是個功夫錢。”對于養殖戶們反映的虧損問題,三融公司合同部人士稱。
對此,張守廷直言:“不可能,老養殖戶養雞都細心著呢,不說別的,以前都還行,怎么就現在不行了呢?”
張守廷所說的以前,是在三融公司成立之前,彼時,當地養殖戶多與北京大發正大公司合作。
一位不愿具名的承德縣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正是與來自北京的公司在“公司+農戶”模式下的盈利,才促成了后期三融公司的介入。
公開資料顯示,承德縣合同肉雞生產始于2000年底,首先是與北京大發正大公司合作,2006年又引資組建了三融公司。
隨著一家新企業的組建,養殖戶與企業的合作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在一位有著10余年肉雞養殖經驗的農戶看來,最大的不同就是現在是農戶與企業直接結算。
一位當地人士向記者表示,2009年肉雞在承德縣迅速做大之際,原本在養殖戶與公司之間負責聯系的中介,承德縣牧興養殖服務中心悄然退出了。牧興養殖服務中心的賈姓經理表示,三融公司在進入承德縣時,第一個條件就是不要中介。
去年底,承德縣農發辦主任孟令鈞曾表示,由于縣內缺乏肉雞屠宰加工廠,出欄的肉雞在回收運輸過程中死亡率和失重率高,直接降低了養殖戶收益。
“做大做強一個產業,必須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在孟令鈞看來,盡管承德縣肉雞產業規模在不斷壯大,但還只限于肉雞的養殖和毛雞的出售。
據河北新聞網消息,去年7月13日,河北三融集團投資建設的承德三融食品園開工,該項目選址石灰窯鄉河西村,計劃占地1000畝,總投資25億元。據悉,承德三融食品園項目全部竣工后,預計年銷售收入達93億元,利稅8.8億元,養殖戶戶均增收3.5萬元以上,安排2.3萬人就業。
“現在政府推廣的力度特別大,就是把肉雞生產,作為年底各鄉鎮考核的一個標準,甚至是一票否決。”承德縣一位接近政府的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在鄭宇潔看來,“公司+農戶”的模式已可以算作是“家庭農場”發展的一個模式,但這個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有必要在中間加一個中介組織,表現為農民自發形成的合作社組織。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李國祥認為,農民合作組織有助于現代農產品的增產、銷售,以及生產資料供應,至于合作社能不能發揮具體作用,還很難說。
姜桂學表示,需要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成立農民能做主的協會,“不合理我就不買你的賬,不養你的雞,你企業還能發展嗎?”
在一位當地養雞戶看來,正是由于中介的缺失,使承德縣的肉雞養殖如同一場賭局,養殖戶就像牌桌上的賭徒,不同的是,一旦沒有了本金,他們甚至很難主動退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