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1 00:49:30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王瑞 發自北京
每經實習記者 王瑞 發自北京
近兩年國內成立了不少新的基金公司,但大多處于虧損狀態,處境艱難并且遭到人才不足、渠道難擠等方面的難題。
在大公司也遭遇困窘之時,這些新成立的小基金公司在競爭中如何突圍,成了其生死攸關的大問題。好消息是,隨著證監會放開專戶業務和基金公司子公司牌照的申報,這些小基金公司似乎有了“出頭之日”。
以紅塔紅土、安信、英大基金為例,這幾家均為近兩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公司管理的規模排在行業末端。查看公募業務與非公募業務的規模可發現,這三家基金公司在非公募業務的規模管理遠遠大于公募業務。
觀察近兩年新成立基金公司的發展,可以發現在整個行情不是很好的情況下,新成立的基金公司連續幾年虧損頗為正常,這些小基金公司想要突圍,借助專戶或者子公司,在這片藍海中相互競爭,或許能爭得一個席位。
對于小基金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把規模做起來。某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基金公司的商業模式就是集合理財,利潤來源即賺取管理費,新基金公司發展路子與老基金公司相比,不會有多大區別,大基金公司是怎么做起來的,小基金公司只能照樣做,“現在就是拼盡所有的資源,保證規模的最大化。”
有業內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少基金公司成立之初便主要定位在非公募業務這一塊,既然發公募難,就選擇發專戶,借助股東優勢,大力發展非公募業務。不過,新生代基金公司紛紛表示,未來公司還是會著重公募業務的發展,堅持兩條腿走路。
公司案例
安信基金——
堅持兩條腿走路
成立于2011年12月的安信基金,2012年非公募業務管理資產規模為16.95億元,當年管理總資產為24.83億元。
這個剛成立一年多的新生代基金公司,在非公募業務這塊兒發展比較迅速,其中固定收益類產品占比相對較大。相關人士稱,僅靠專戶短期內很難做大,管理層都希望兩條腿走路,最終還是把公募業務也做起來。
去年安信基金共發行兩只公募基金,一只是債券型基金,另一只是混合型基金,從募集的份額來看,與其他基金的發行規模相比處于中游階段。
在募集方面,公司更加注重渠道的建設,基金公司稱目前已經和三大行在渠道上有合作,未來在這方面會繼續加強。
紅塔紅土基金——
未來方向要看具體發展
與英大基金類似,紅塔紅土也成立于去年,且旗下資產管理類型均為專戶產品。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給出的數據顯示,紅塔紅土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為40.89億元,均為專戶產品管理資產。
雖然在股東的幫襯下發行了幾只專戶產品,但作為“70后”新基金公司,紅塔紅土總經理李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子公司目前也才剛獲批成立,未來業務的發展方向現在還不好說,要根據公司具體發展來看。
英大基金——
借助股東優勢
成立于去年8月的英大基金,管理資產規模為21.3億元,均為非公募資產。
去年,英大基金發行了5只專戶產品,產品類型包括進取系列和穩健系列,公募基金數量為“零”。不過,英大基金稱正在籌備公募產品中。
當公募產品發行遇到瓶頸,英大基金稱,作為去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會繼續借助股東的優勢,開展專戶業務,以此擴大業務范圍,積累一些優質客戶資源,以此形成英大的專戶優勢。
英大稱正在積極爭取盡快成立子公司開展相關投資業務,為公司中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不過,有相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大部分新基金公司在渠道上一直是處于很弱勢的地位,在搶占渠道以及支付傭金成本上比較困難。有人士透露,英大作為一家新公司,人手還是比較緊張。
剛剛跨入2013年,便傳來了英大基金公司副總夏春離職消息,為英大基金未來的發展又添了一層陰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