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jīng)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jīng)網(wǎng)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吉林糧戶高息“抬錢”種地 蟲災致每畝虧數(shù)百元

          2012-08-21 01:09:10

          這些通過土地流轉催生出來的種糧大戶們,目前正在面臨資金的巨大缺口,被迫以高息的民間融資來維持。

          每經(jīng)編輯|每經(jīng)記者 金微 吉林農安、德惠攝影報道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jīng)記者 金微 吉林農安、德惠攝影報道

          現(xiàn)在,農村耕地流轉越來越普遍了。從理論上講,耕地流轉是調整農業(yè)產(chǎn)業(yè)結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進農業(yè)產(chǎn)業(yè)化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但在實際的執(zhí)行中,雖然農村土地確有集中到種植大戶手中的趨勢出現(xiàn),但金融、信貸、科技等各種服務的配套工程沒有跟上,要實現(xiàn)農業(yè)的產(chǎn)業(yè)化和農民增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年,遭遇特別嚴重的蟲災,又給種糧大戶造成了何種沖擊?《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深入蟲災嚴重的吉林部分地區(qū),發(fā)現(xiàn)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這些通過土地流轉催生出來的種糧大戶們,目前正在面臨資金的巨大缺口,被迫以高息的民間融資來維持。

          吉林省德惠市天臺鎮(zhèn)華家村村民喬玉貴最近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眼睛不行了。

          他家共有5坰地 (東北方言,1坰地合15畝),自從爆發(fā)蟲災以來,他就一天都不敢怠慢。由于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yè)指導,他每天親自到農田噴藥。在第四次打藥時,喬玉貴發(fā)現(xiàn)自己徹底不行了,“眼睛看到玉米地一片黑”,他的眼睛被農藥給熏傷了。

          但是,喬玉貴已經(jīng)顧不了自己的傷情,他最擔心的是玉米收成和即將到來的債務。

          在華家村,喬玉貴是“抬錢”種地的農民之一。當?shù)厝怂f的“抬錢”,其實就是借“高利貸”,通常需要支付14%~20%不等的年息,遠高于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

          偏在這時,一場幾十年不遇的蟲災,讓他徹底亂了手腳。天災人禍的雙重夾擊之下,快要到來的原本是農民們最喜悅的秋收時節(jié),今年,或許“喬玉貴”們實在喜悅不起來了。

          突如其來的“粘蟲劫難”

          從吉林德惠市到農安縣的一輛巴士上,乘客們聊天的主題一直圍繞著“蟲子”。靠近農安縣時,車里出現(xiàn)一陣騷動,乘客們紛紛探出頭來張望,路兩邊的玉米地出現(xiàn)一片片“只見桿不見葉”的玉米田,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刺眼。

          德惠市天臺鎮(zhèn)華家村今年就遭遇了“粘蟲劫難”。8月19日,德惠地區(qū)下了一場大雨,《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來到華家村時,村子四處依然彌漫著農藥味。

          “前幾天農藥味更重。”華家村二社農民高彥青說,自從8月初爆發(fā)蟲災,農民都打了三四遍農藥。

          高彥青今年五十來歲,在他種田的記憶里,還從來沒有遇上過如此嚴重的蟲災,“那個蟲子吃玉米吃得刷刷響,吃得真是讓人心疼。”

          華家村二社村主任喬金友向記者介紹,華家村二社共有109坰地,80坰遭災,其中有20多坰被吃得“片葉不留”,基本上是絕收。

          而從8月初開始,農藥的價格也從最初的每坰地100元漲到了150元,雇車的費用也漲到了50元,每坰地打四回再加上油錢至少得1000元,但農民也顧不了這么多。

          “這些蟲子的抗藥性強,打完藥晚上他們還出來吃夜宵。”喬玉貴迷著眼自嘲地說,蟲子沒打死,眼睛快打瞎了。

          記者發(fā)現(xiàn),他的眼睛布滿了紅色的血絲,另一只眼睛大多時候只能閉著。

          種糧大戶的風險

          在華家村,喬玉貴是抬錢種地的農民之一,這場蟲災徹底破滅了這位“種糧大戶”的夢想。

          喬玉貴家里原本只有1坰地,今年年初他租種了村里4坰地,租金每坰每年是7000元,用專業(yè)術語,喬玉貴所做的叫“土地流轉”。

          但是,農民承包土地后就沒這么簡單,面臨著巨大的風險。首先是7000元的租金,其次是租地不會享受國家補貼,還有就是不可預測的天災風險。

          喬玉貴說,他家的玉米地現(xiàn)在只能打到1萬多斤,按照往年9毛/斤的收購價,到現(xiàn)在每坰地得虧2000多元。

          在當?shù)兀駟探鹩岩粯?ldquo;抬錢”租幾坰地種的不是少數(shù)。他說,村里的種糧大戶幾乎都會貸款或“抬錢”,而“抬錢”種地蘊含著巨大的風險,由于資金投入過大,遭遇天災人禍,種糧大戶多年的積累可能在一夜之間血本無歸,加上“抬錢”的利息,有可能成為“壓倒農戶的最后一根稻草”。

          信用社貸款太難

          在華家村,既有像喬金友這樣新晉的種糧大戶,也有像劉軍波這樣經(jīng)營多年的種糧大戶。劉軍波是全村擁有土地最多的大戶,共有8坰地,其中有3坰是租來的,而且先后花了三年才使得種植面積擴展到這么大。

          即使有一定的積蓄,但劉軍波今年仍然要借錢,“誰也不愿支付額外的利息,關鍵是資金周轉不開,到了春播時投入太大。”今年他跑銀行多趟,才到當?shù)剞r村信用社以1分1的利率貸了3萬塊錢,“連續(xù)3年都是貸這么多錢,多了不給貸,而且信用社拿家里的房產(chǎn)證作抵押,來我們家對房子作評估,最后還是我們三家種糧大戶聯(lián)保才貸出這點錢,很不容易。”

          在我國農村耕地流轉以后,中國傳統(tǒng)的小農經(jīng)濟開始向規(guī)模化集約化邁進,土地經(jīng)營形勢也發(fā)生根本性變化。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國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流轉總面積達2.07億畝,占承包耕地總面積的16.2%。從包產(chǎn)到戶到種糧大戶,農村基本生產(chǎn)制度正發(fā)生巨大變化。

          而種糧大戶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周轉,但是配套的金融服務、市場服務等顯然還停留在過去的模式。于是就出現(xiàn)像劉軍波這樣貸款難的情況。

          劉軍波說,現(xiàn)在不僅是農藥化肥漲價,就是貸款的利息也在漲,前兩年只要7厘,這兩年就漲到了1毛,但是,玉米價格一直在1元左右徘徊,有時還會跌。

          劉軍波說,他最期待的是在正規(guī)的金融機構能夠貸到足夠的款項。“我們種糧大戶種2坰也是種,種20坰也是種,但現(xiàn)在就是缺資金,規(guī)模怎么都擴大不起來。”

          每坰地要虧近3000元

          劉軍波詳細給 《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坰地租金7000元、種子農藥化肥至少3000元、蟲災每坰地農藥雇車投入1000元,共計11000。

          去年,劉軍波家的玉米每坰地收入為15000斤左右,“今年減產(chǎn)能夠打10000斤玉米就不錯了。”按照去年劉軍波9毛左右賣的市場價格,他每坰地收入是13500元,可獲得兩三千元的利潤,而今年收入則減到9000元,也就是說,還沒有等到秋收,劉軍波現(xiàn)在承包的每坰地就要承擔每畝2000元的虧損(均指承包地塊)。

          到了秋收時節(jié),種糧大戶顯然更忙,劉軍波說:“我們8坰地至少有四五坰地得雇人,因為收晚了會有來撿莊稼的,去年還一把火燒了我們家玉米,報警都沒用。”

          每年秋收,劉軍波家都會按每人每天120元的價格雇人打玉米,“如果雇晚了還要150元,一個人每天只能收2畝地”,以120元的雇工價計算,劉軍波家每坰地又得花900元的雇工費。

          劉軍波說,今年租來的地現(xiàn)在算起來已經(jīng)要虧2900元。

          對于租戶而言,他們租來的地不享受國家任何補貼。以華家村為例,當?shù)貒已a貼為610元,再加種子、農藥補貼大約為700元。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yè)與農村發(fā)展學院教授鄭風田曾在接受《每日經(jīng)濟新聞》采訪時說,正是因為承包戶無法享受到國家補貼,這實際上是打擊了種糧大戶的積極性。

          ·新聞鏈接

          一個種糧大戶因災返貧的樣本

          每經(jīng)記者 金微 發(fā)自吉林

          吉林農安有33萬公頃玉米田,是吉林有名的農業(yè)大縣,最近因為蟲災而鬧得滿城風雨。

          到農安縣前,就有不少當?shù)剞r民致電《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稱當?shù)赜衩自獾秸诚x重創(chuàng),很多人因打藥中毒,玉米大面積絕收,記者在當?shù)夭稍L時,也確實發(fā)現(xiàn)有不少被蟲子吃得只剩“光桿”的玉米地,但無法評估整個損失面積。不過,農安縣委宣傳部及農業(yè)局有關負責人稱,災情并不是那么嚴重,由于縣委縣政府控制及時到位,95%的玉米作了防治,災情已經(jīng)解除,對糧食產(chǎn)量基本無大的影響。

          農安縣農業(yè)局植保站副站長梅書杲在接受 《每日經(jīng)濟新聞》采訪時說,“如果全部折算成絕收面積,相當于470公頃,約占全縣玉米面積的0.14%,對全縣糧食產(chǎn)量基本無影響。”

          不過,梅書杲也承認,對于受災農民而言,影響不可小視。

          抬錢五萬種地

          農安縣華家鎮(zhèn),就有不少農民遭受蟲災,其中該鎮(zhèn)華家橋村村民劉樹軍是村里的種糧大戶,但這場蟲災讓他一籌莫展。“以前村里人看到劉樹軍都說種糧大戶,風光得很,現(xiàn)在這場蟲災把人折磨得瘦了十幾斤。”村民私下議論時都為劉樹軍的遭遇感到惋惜。

          劉樹軍家里有六口人,三個孩子,還有一位老母親。談起當大戶的想法,劉樹軍在接受 《每日經(jīng)濟新聞》采訪時說:“我尋思著今年孩子要參加高考了,明年上大學,肯定需要錢,我自己沒有手藝也不出去打工,于是就租了7坰半地,這樣加起來家里共有9坰地,準備大干一場。”

          劉樹軍以5500元每坰的價格從附近村民手里租來這7坰半地,總共租金花了41250元。由于種植規(guī)模突然擴大,劉樹軍手里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信用社的利息是9厘,但貸款要找關系,還要找兩個種糧戶聯(lián)保,而且貸款也只能貸一兩萬,這些貸款連租金都不夠,春耕到了,這些錢一定要到位的,只能抬錢。”

          劉樹軍今年共抬了5萬塊錢,利息是1分2,還貸的時間是在玉米豐收后,10個月的利率約12%。按照劉樹軍的估計,如果風調雨順,刨除成本,每坰地至少有五六成的收成,孩子的學費不成問題。

          為了照料這些玉米,別人往往只堆一次肥,劉樹軍還追了一次肥。今年化肥一坰地20袋,155元每袋共3100元,后來追了一次肥,共投了8袋尿素,每袋130元,這又花了1000元左右。光肥料就花了4100元。再加上種子一坰地要11袋,一袋種子60元左右,種子花了600~700元,另外,除草劑一坰地花了300元,再加上打壟600元,收割1000元,如果是在正常情況下,一坰地的種植開支已達6000元,再加上5500元的租金,約為12000元左右。

          由于精心的照顧,去年劉樹軍家一坰玉米打了19000斤玉米,以9毛5計算,劉樹軍租一坰地能夠落得6000元。“按我原來的計劃,今年可以打20萬斤玉米,大概賣20萬塊錢,去掉貸款利息、種植成本,純收入能有五六萬,能夠解決孩子的學費問題。”

          “一夜間”返貧

          但是,劉樹軍沒有這么走運。

          第一次作種糧大戶的劉樹軍,對于這場蟲災沒有任何防備。8月初田里開始出現(xiàn)蟲子,他趕緊打藥,周期間隔最短的是兩天半就打一次。即使到現(xiàn)在,有的地打了四次藥,但還是沒能把蟲子徹底地趕走。在劉樹軍的玉米地,每塊田地都有車輪壓過大片倒伏的玉米,為了全面地打藥,高架車不得不從玉米地中間走過,這一道道的車轱轆原本就是一片片的玉米。劉樹軍說:“每坰地大概有1/10的面積都是走車,這些壓倒的玉米是鐵定絕收的。”

          記者看到,一片片光禿禿的玉米桿只有些尚未成熟的棒子,不少玉米葉子上仍然有黑乎乎的粘蟲。但劉樹軍沮喪地說自己現(xiàn)在已經(jīng)放棄打藥了,“這些蟲子像是在咬自己的肉”。讓劉樹軍心疼的是,這些藥錢也如無底洞,一坰地一次150元農藥,2次近300元,有三坰地打了四次藥,光藥錢就花了600元,還有幾坰地打了三次。而高架車一坰地一次就是400元,如果打四次就1600元,再加藥錢投入最多的一坰地是2200元,這次打藥平均每坰地共花費了2000元。

          如果加上正常投入的成本12000元,今年種植成本已達到14000元。

          在玉米還未豐收時,劉樹軍就已經(jīng)開始計算損失,“今年蟲災啃過的較嚴重的玉米地塊能有五六千斤玉米就不錯,今年玉米顆粒不行,就算是以去年玉米價格計算,一坰地也就只能賣到五六千塊,這樣算下來我每坰地要賠8000元,7坰半地到現(xiàn)在已賠了五萬多塊錢。”

          眼下,讓劉樹軍更糾結的是那筆“高利貸”,“新糧上市后,連本帶利56000元一定要還的,這上哪去湊這么多錢?”讓劉樹軍難以選擇的是,如果還了高利貸,一家人的生活費無法解決,孩子可能面臨輟學,更讓他揪心的是,明年還要不要種那么多地。

          這場突如其來的蟲災,讓劉樹軍一家人從種糧大戶徹底返貧。劉樹軍說,唯一的希望是政府能夠給予一定的補貼,但《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從農安縣委宣傳部和縣農業(yè)局那均未打聽到縣政府對受災農民有補貼的說法。

          (如讀者有進一步線索,歡迎撥打報料熱線4008890008或發(fā)至nbdnews@nbd.com.cn)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jīng)《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

          每經(jīng)經(jīng)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在线高清免费不卡dvd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欧美精品高清一区二区蜜芽 | 在线看国产国语三级在线看 | 五月天婷婷丁香 | 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