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7 01:20:4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明濤 實習記者 楊維波
每經記者 劉明濤 實習記者 楊維波
能夠培養出股神的大學,除了哥倫比亞大學,還有一家便是羅杰斯的母校——耶魯大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顯示,根據上市公司一季報和中報,截至8月13日,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今年持有的A股證券數量分別為7家和5家。
記者詳細梳理這幾年他們的投資標的發現,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投資風格迥異,前者偏愛概念炒作,后者鐘情價值投資。
美的電器的經典戰役
相比于巴菲特母校哥倫比亞大學的“三心二意”,耶魯大學投資可謂極其專一,操作手法與羅杰斯如出一轍:順應基本面的上升趨勢,抓大底,逃大頂。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耶魯大學從2006年獲得QFII資格至今,操作股票在10只左右,且以中長期持股為主,其中,3年時間不斷操作美的電器就詮釋了該基金的投資理念。
2006年,剛剛以QFII身份征戰A股的耶魯大學在當年4季度選擇投資美的電器648.54萬股,買入成本約12元/股左右。
2007年末,耶魯大學持有美的電器股份增至1583萬股,經過2008年送股后,到了2009年2季度,耶魯大學持股數量達到1849萬股。耶魯大學增倉一直到2010年才宣告結束,此時,該QFII已經持有美的電器4374.89萬股。
2011年1季度,美的電器創出歷史新高141.49元(后復權)。與此同時,耶魯大學開始收割,進行獲利了結。
據美的電器2011年1季報顯示,耶魯大學當時以2507.53萬股的持股數,退居到第10大流通股東的位置,以2010年末4374.89萬股來計算,耶魯大學單季度減持美的電器股份達到1867.36萬股,到了2011年第2季度,耶魯大學已經消失在美的電器的前10大流通股東之列,不過其仍還持有該公司3337萬股定向增發限售股。
今年3月,耶魯大學持有的3337萬股限售股解禁,而從美的電器一季報來看,耶魯大學在3月中下旬至少減持700萬股,沒能再進美的電器10大流通股東之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后發現,除了美的電器,像海螺水泥、伊利股份以及云南白藥這些行業龍頭股,都曾經被耶魯大學所青睞,由于它們成長性好,帶給耶魯大學不菲的投資收益。
風格迥異的掘金路
通過對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相比于哥倫比亞大學的“莽撞”,耶魯大學基金從不碰冷門股、概念股。香港一些基金經理曾評價道:“耶魯的投資回報在業內的名譽不亞于耶魯大學本身在學術界的地位。”
根據耶魯基金2005年的年報披露,其1950年至2005年間的業績增長遠遠超過美國同期的通脹率。
截至2005年6月30日的10年期間,耶魯基金從40億美元猛增至152億美元,(扣除管理費用)平均每年獲得17.4%的投資回報率。
根據最新的中報,巴菲特母校哥倫比亞大學又物色了兩只新品種,分別是明星電力和克明面業,這次他們又將如何操作,會取得怎樣的成績?未來將得出答案。而羅杰斯母校耶魯大學尚未出現最新動向,它的下一“獵物”又是什么,值得期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