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4 01:27:0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在臨近兔年結束之際,基金公司卻“虎膽雄威”,一反常態紛紛站出來表示將暫別新股。繼華寶興業之后,本周信達澳銀也表示暫停參與新股申購,這是又一家加入到拒絕IPO隊伍中的公募基金。除此之外,一些基金公司雖然并未公開聲明,但近期也減少了“打新”的頻率。
2011年A股市場幾乎“熊冠全球”,10年輪回股指“零漲幅”的現實,讓投資者對于無節制擴容對資本市場帶來的傷害已經越來越無法容忍。原本只停留在口頭上抱怨的公募基金,也開始用公開的實際行動來“用腳投票”。
基金減少打新
近日,信達澳銀基金公司對媒體表示,鑒于當前新股投資存在一定風險,暫停參與新股詢價和網下配售,也不再安排接待新股發行路演和推介活動,并將投研精力更多地集中于對重點上市公司的研究。至于何時恢復參與新股詢價,將視市場情況而定。
而此前,華寶興業基金也作出了相同的表態,并給出了類似的原因。
事實上,一些基金公司雖沒有對外宣布暫停參與新股詢價,但實際上已經減少了參與新股報價的活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顯示,在最近一個月內參與擬上市公司網下報價少于3家的基金公司,有中海、中歐、上投摩根、景順長城、泰達宏利、長信、大成、工銀瑞信、光大保德信和交銀施羅德等。
還有一些基金公司近期未參與打新,如中郵、天弘、益民等基金公司。另外在2010年以來成立、并已發行產品的新基金公司,也均未有參與打新,如紐銀、浙商、平安大華等。
不過,從近期的新股詢價情況看,前十大基金公司仍在較為頻繁地參與。
記者注意到,根據市場環境的不同,此前也有基金公司會內部規定階段性暫停 “打新”。2011年年初時,易方達旗下偏股型基金曾一度暫停參與新股申購。由于當時新股頻繁破發,易方達基金內部定下規矩:當新股市盈率超過一定標準,投資需要申報公司集中審批,并要得到首席投資官的批準。
公募抨擊圈錢行為
雖然華寶興業、信達澳銀都紛紛強調,暫停打新只是因為業務方面的考慮,如在快節奏的新股發行下難以進行全面細致地分析調研。但是此舉一出,還是引得市場拍手叫好。
事實上,上市公司熱衷融資圈錢,PE吃肉、投行喝粥,只剩下薄湯一碗于眾機構分搶的情況,已經讓越來越多感到二級市場利薄的機構投資者們怨聲載道。
雖然越來越多的企業上市是歷史趨勢。但是從中短期來看,基金公司則將其歸結為負面因素。“這就類似于股池被不斷拓寬,資金活水卻不見如何注入,代表水位線的股指只能選擇下降了。”有基金公司表示。
早前,華夏基金副總經理張后奇曾在微博中公開炮轟上市公司圈錢行為:“當國企改制的任務已經完成,當大小銀行、券商紛紛完成了上市,當民營企業也乘著中小板、創業板蜂擁入場,當PE盛宴通宵達旦,可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買方在哪里?誰能聽見股民、基民虧錢后的泣聲和罵聲!”
另一方面,賣方在新股詢價過程話語權過大,時常干擾基金詢價的情況也時有發生,讓不少基金經理苦惱不已,此前有基金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在詢價過程中接到投行打來要求修改報價的電話。
業內人士認為,且不論基金公司究竟是從無暇新股研究這一理由出發,還是出于對于新股過于頻繁以及新股發行中的不規范行為的反感,公開聲明暫停參與新股詢價,至少表明了機構的一種態度,而這也是公募基金少有地站在投行與上市公司對立面的公開行為。
而就在基金公司紛紛表示暫停“打新”的同時,1月11日,朗瑪信息因參與詢價機構僅18家,不足法定的20家而被迫中止發行,成為繼八菱科技后的第二家IPO發行失敗的公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