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1-12-08 21:16:38
因為蘇丹紅、地溝油、三聚氰胺等一系列惡性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導致人們猶如“驚弓之鳥”,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都很可能爆發一次大危機。
喻春來/文
今年7月,餐飲連鎖店味千拉面的湯底突遭質疑,一時間,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熱點。隨后味千拉面很快作出回應,并發布了食品安全承諾書,并對被大家誤解的“濃縮豬骨湯液”做了解釋說明。但是,出這樣的事件,對于味千拉面的名聲、銷售乃至股價,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雖然,事件已經過去了,但是,從中可以看到未來中國的餐飲連鎖企業們所要面臨的重大變革。
現在,很多企業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在企業形象宣傳和危機公關方面的能力和經驗是比較缺乏的,這種普遍的“痛”一定程度上導致它們在經營過程中很可能遇到輿論的危機。味千也不例外,在做湯做面的時候,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公眾知情權的迫切需要,在企業形象宣傳和危機公關方面的經驗略顯不足。對使用的豬骨濃縮湯料未能清晰地做好宣傳告知;而當面臨消費者的質疑,又未能在第一時間有效地化解疑慮;其后在輿論廣泛關注下,味千的宣傳公關也多多少少顯得“捉襟見肘”。
試想,味千拉面如果早一點在門店將公示骨湯來源,向公眾開放味千廠房參觀;并邀請專業公共關系部門面對集團利益關系者;同時,從大城市著手,在門店邀請社會大眾作為味千營運監督等增加企業透明度的做法,“骨湯門”事件是否可以避免呢?
由于社會公眾目前對整個食品安全存在比較嚴重的信心危機,這些年來,因為蘇丹紅、地溝油、三聚氰胺等一系列惡性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導致人們猶如“驚弓之鳥”,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都很可能爆發一次大危機。
我想,對于餐飲連鎖行業來說,企業公關宣傳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懷著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告知實情、澄清疑慮,增強消費者的信任和好感的必要措施;是現代企業發展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將是餐飲企業未來重大變革內容之一。因此,我們希望包括味千在內的眾多企業,在努力發展、誠信經營的同時,也能投入更多的資金及人力,滿足公眾知情權的需要。
前不久,味千拉面也公開了其骨湯原液的的生產過程,在中央廚房中,所有豬骨粉碎后下到高壓鍋中熬制,熬制后再經過脫水、滅菌等處理,即生產出骨湯原液。然后經過調味、高溫殺菌等處理后,再分包成“味千千味湯”,并配送到味千門店。
這引出了“餐飲工業化”概念問題,同時,也是未來餐飲連鎖行業變革的方向。
在中國,不論京菜、湘菜、川菜、魯菜、廣東菜還是濰揚菜,無不出自小廚房、“大師傅”,“私房菜”“宅門菜”“看家菜”成為餐飲店獨家之秘,而身懷絕技的“大師傅”則往往成為眾店爭奪之寶。中國人做湯菜點心,靠的是經驗和手感,同樣一道菜,出自不同人之口,就有不同的口味和品質。
而西方歐美發達國家的餐飲工業化是隨著“工業革命”而起萌的。 餐飲工業化標志就在于“餐飲標準化”和“餐飲機械化”。前者包括原料標準化、生產工藝標準化和成品質量與衛生的標準化;后者則指使用機械化生產設備,對食材通過工廠化中央廚房進行加工,統一配送實現“流水線”作業,從而脫離手工制作。
以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為例,它們無不走的是連鎖經營模式,并且是“餐飲工業化”的得益者。如麥當勞、肯德基的漢堡所用面包片、雞腿肉、配料包、部分飲料,都是經過中央廚房統一加工成半成品,然后統一配送至各分店。正是這些餐館品牌的工業化標準化操作,成就了其世界餐飲霸主的基業。
在餐飲工業化進程中,目前日韓緊隨其后,由于韓國在其傳統民族食品--泡菜上率先推出國際標準而實現標準化生產,并成功推向全球。早在2000年左右,中國政府就提出“餐飲工業化”的發展思路,在《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01-2010)》明確提出:優先支持我國傳統食品的工業技術改造,選擇并支持若干種具有市場前景和示范作用的傳統食品,提高其科技化含量,加快工業化步伐,以解決中國餐飲食品口味不一致、品質不可控,安全無保障、不能大規模生產和無法走向世界的問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