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7 01:07:51
因歐債危機持續發酵、美元指數反彈,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連日來震蕩走低,本周三(11月16日)中間價從11月初的6.31回落至6.35區間,結束了近期中間價與即期匯價偏離的趨勢。
昨天(11月16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3509,較上日走貶73個基點。中間價下行帶動即期匯價大幅低開,全天最低報6.3550,不過盤中結匯需求推動匯價走升,人民幣兌美元收盤小漲,報6.3456。
華東某銀行外匯交易員稱,10月份人民幣中間價大幅走強,即期市場卻拖后腿,屢屢跌停,中間價持續走低,使得與即期匯價逐漸接軌。
上述人士預測稱,盡管近期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增加,但中國在匯率問題上仍強調自主性。10月經濟數據顯示,中國通脹壓力減緩、外貿形勢嚴峻,基本面暫不支持人民幣走強,近期料仍維持震蕩走勢。再加上地方融資平臺、房地產調控加碼等因素,海外市場投資者認為中國經濟硬著陸風險增加,令海外人民幣升值預期下降。
香港離岸人民幣(CNH)市場,北京時間11月16日17點08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報6.3510/60,連續8周低于在岸市場,說明香港的人民幣較內地更加便宜。海外無本金交割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一年期NDF昨天也在6.35區間徘徊,較10月末幾乎沒有變化,說明海外市場預期人民幣一年后升幅有限,甚至可能出現貶值。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昨天在新聞發布會上稱,部分國家對人民幣匯率的指責缺乏根據,國內外的經濟學家和IMF經過實證研究,均得出一個結論:目前人民幣匯率處于合理水平,人民幣匯率不是造成中美貿易失衡的主要原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