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0 01:51:34
棉花價格的下跌并沒有給從事棉紡織行業的何先生帶來多少喜悅。
“與去年相比,棉花的價格確實下跌了不少,但是棉紗價格跌得更厲害呀,跌幅遠遠超過棉花。”身為四川省遂寧市的一家大型棉紡織企業的供銷部長何先生昨日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年初,40支棉紗最高賣到48000元/噸,現在才賣28000元/噸。此外棉紗的銷量與年初相比也有大幅下降。
何先生表示,當前紡純棉的企業處境比較困難,紡滌棉的企業處境更加困難,當地有些企業開始限產減虧。
昨日(11月9日),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儲棉)在國資委網站撰文稱,近期,下游消費未現改善,企業紗、布庫存增加,資金趨緊,企業降價促銷壓力大,棉紗價格繼續下跌;受上游PTA價格下跌影響,滌綸短纖價格明顯下降。紡織企業開機率降低,原料采購乏力,國內棉花價格小幅下跌。
棉價過山車從今年1月份至今,國內棉價呈倒“V”字形走勢。中國棉花價格指數自1月4日的27516元/噸,一路上揚至3月8日的31241元/噸。此后“風云突變”,棉價急轉直下,4月2日為29852元/噸,6月14日棉價則跌至24551元/噸。昨日(11月9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28)已經暴跌至19271元/噸。
此外,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棉花大豐收,預計全國棉花總產量將達738萬噸,較上年增長10.9%。
按常理,棉花豐收對棉農、棉企以及紡織企業都是利好消息,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棉花產業鏈中,濃厚的觀望情緒正在彌漫。
“年初時棉花不僅價格很高而且非常緊俏,當時我們公司還派專人常駐新疆收購棉花。”何先生表示,現在棉花貿易商是爭相到紡織廠來推銷棉花。
“由于資金緊張再加上預期近期棉價不會大幅上漲,因此我們在采購棉花的時候比較謹慎,基本上是用多少就去采購多少。”何先生表示,他們公司并沒有因為棉花價格處于低位而囤積棉花。
在何先生看來,今年棉花價格的變動讓人捉摸不定,前期囤棉的企業大多數損失慘重,很多企業炒棉花已經炒怕了。
“去年棉花價格大漲,棉農得到實惠,種植面積大幅提高,種植意向強烈,但棉花豐收棉農惜售心理較重,而棉企采購意向也不強,壓低價格,棉花交易市場以平穩為主。”東方艾格分析師熊寬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進入10月份,隨著籽棉的大量上市,籽棉價格繼續下降,且歐美經濟持續低迷使得紡織企業的需求維持低位,皮棉價格面臨較大的上行壓力。
中投顧問研究員朱慶驊表示,棉農對今年棉價有較高的心理期待,不少棉農表示低于4.5元/斤不賣,惜售心理嚴重,多持觀望態度。
棉紗量價齊跌11月9日,中儲棉撰文稱,11月4日,32支純棉普梳紗報價26870元/噸,較上周下跌200元/噸,跌幅0.7%;滌綸短纖報價11950元/噸,較上周下跌550元/噸,跌幅4.4%。內地3級籽棉收購均價4.11元/斤(折皮棉收購價18210元/噸),較上周下跌0.05元/斤,跌幅1.2%;新疆3級籽棉收購均價4.14元/斤 (折皮棉收購價18267元/噸),較上周下跌0.06元/斤,跌幅1.4%。代表內地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19316元/噸,較上周下跌129元/噸,跌幅0.7%;新疆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19637元/噸,較上周下跌116元/噸,跌幅0.6%。鄭州棉花期貨11月合約結算價19345元/噸,較上周下跌135元/噸,跌幅0.7%;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電子撮合交易11月合同均價18883元/噸,較上周下跌204元/噸,跌幅1.1%。
“棉紗價格跌得太厲害了,現在已經逼近成本線了。”何先生表示,如果棉紗價格再繼續下跌,他們公司只能面臨虧損的窘境。
何先生表示,在棉花價格處于高位時一些紡織企業為了減輕資金壓力而減少純棉紗的紡織量加大滌綸棉和化纖的紡織量。而目前滌綸棉銷量銳減,一些企業庫存嚴重。“現在這些企業的日子比我們還難過,一些紡織廠開始停產減虧。”
熊寬表示,在棉花價格處于高位時化纖一時間成了棉花的代替品。目前棉花價格處于低位,現階段棉花供應又充裕,導致紡織加工業提高配棉比的欲望較強,因此化纖的替代作用下降。
熊寬稱,據他了解,進入10月份以來虧損、停產的紡織企業逐漸增多。
“當前,我國紡織行業產銷呈現低迷態勢,紗、布銷售乏力,產成品庫存回升,企業停產限產現象增加,棉花采購量難以放大。”中儲棉撰文表示,另外,近日國內收儲成交量連創新高,棉花企業交儲積極性明顯增強,這也是下游用棉需求疲弱的反映。由于國內消費及用棉需求難以迅速回升,預計棉花現貨價格仍有進一步走弱的可能。
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發布的11月份全球產需預測預計2011/12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量為2460萬噸,較上月下調12萬噸。本年度,全球產量超過消費量230萬噸,庫存消費比(不含中國)預計上升至55%。近期美國棉花出口報告顯示,2011年10月21-27日的一周,2011/12年度美國陸地棉出口凈簽約量為2.09萬噸,較上周下降6.64萬噸。
中儲棉稱,在近日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各國領導人未能就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解決歐債危機計劃達成一致,歐元區債務危機問題仍未獲得解決方案,市場信心難以恢復,加上全球棉花供大于需對國際棉價形成持續壓力,棉價仍難以擺脫疲弱態勢,預計近期將維持弱勢振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