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6 23:03:15
參加此次匯演的是正在接受集團一級培訓的第三批后備管理干部學員。今年8月,雙匯集團從剛入職的大學生中招聘了一批德才兼備的學員,培訓后再通過筆試、面試以及體能、情商等方面的測試之后,從中正式錄取了112名作為后備管理干部。
“在‘十二五’規劃中,雙匯集團每年要在全國各省會城市建3~5個生產基地。”雙匯集團副總劉清德指出,隨著集團的不斷發展,需要大量有知識、懂管理、有上進心的年輕人進入到管理崗位。
加大后備管理干部儲備力度為進一步提高學員們的組織性、紀律性。近日,雙匯集團人力資源部結合后勤保障中心對第三批學員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軍訓。據集團人力資源部主任李連魁介紹,軍訓增強了學員們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極大地提高了學員們的歸屬感和組織忠誠度,效果很好。
此次招錄的后備管理干部大部分都是剛入職雙匯不久的大學生。從今年8月份開始,這些后備管理干部將相繼接受集團系統的三級培訓。其中一級培訓由集團人力資源部聘請外部培訓機構、集團職能部室、事業部進行《中級管理人員》培訓,考試合格者頒發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二、三級培訓歸各事業部統一管理,要求學員在5~8個月的時間內,通過輪崗學習的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整個生產過程中質量管理、現場掌控、安全管理、工藝管理、成本控制、數據處理與分析、供應鏈以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整套管理方法,每個崗位經考核合格后才能轉崗。
目前已有兩批學員通過一級培訓,正在各分廠接受二、三級培訓。在不久的將來,這批學員將走上車間主任、副主任等領導管理崗位。
學員代表在發言中說,感謝集團為學員們提供了這么好的培訓學習機會,決心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舞臺上,不斷完善和提升自我,施展自己的才華,去實現青春的夢想。
“十二五”規劃:每年建3~5個生產基地“當前,制約集團發展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人。”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近日在與正接受培訓的后備管理干部學員舉行的一次座談會上指出,隨著“十二五”戰略規劃的全面展開,集團需要大批有知識、有能力、有思想的管理者,他希望剛進入雙匯集團的大學生們合理做好職業發展規劃,把學校里學到的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經過基層的磨煉,順利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角色轉變,成為一名合格的雙匯人,在雙匯這個舞臺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為實現“十二五”目標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雙匯集團副總劉清德在軍訓檢閱的講話中指出,在“十二五”規劃中,雙匯集團每年要在全國各省會城市建3~5個生產基地。他勉勵學員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知識和勞動技能,不斷提升個人素質,為迎接更大的挑戰做好充分的準備。
瞄準國際一流水平據了解,位于江西省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南昌雙匯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昌雙匯)已于今年9月1日順利試產。該項目總投資12億元,總占地面積471畝。項目投產后,年屠宰200萬頭生豬,年產肉制品13.2萬噸,年銷售收入為40億元,年稅金1億元,可解決3500人的就業問題,目前被列為江西省百大重點項目。
南昌雙匯瞄準國際一流水平,按照規模化、工業化、自動化和信息化的思路,全套引進荷蘭、丹麥、德國及日本的肉類加工機械及配套設施,建成了目前國內單廠規模大、設備優、技術先進的生豬屠宰生產線,推動國內生豬屠宰加工技術邁上了一個新臺階。與國內現有技術水平相比,南昌雙匯實現了8項屠宰工藝技術重大創新、12項國內領先技術:
1、貫通式圈舍設計。降低生豬驅趕難度,實現生豬快速出入圈,減少應激反應。
2、二氧化碳致暈。采用目前國際非常先進、人道的二氧化碳致暈方式,杜絕屠宰過程中的應激反應,提高肉品質量。
3、隧道打毛。引入荷蘭施托克公司兩段串聯隧道式打毛機,脫毛效果好、效率高,打毛后豬體自動排列整齊滑出。
4、自動化裝備和技術。雙匯集團長期堅持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設備和關鍵技術,進一步提高屠宰加工裝備水平。
5、三段式預冷。根據豬肉降溫曲線,采用了發達國家新推出的三段式自動預冷降溫技術,不僅降低能耗,同時降低預冷損耗。
6、副產品在線加工。南昌雙匯從德國引進紅臟、白臟在線立體加工設備,在國內率先實現副產品在線加工。一改傳統副產品加工臟、亂、差的加工環境,解決了副產品加工的落后現狀。
7、信息化控制。南昌雙匯全面采用先進的智能化稱重、分級、信息和通訊技術,優化和監控生產過程。通過標準化、信息化實現管理和追溯,降低成本,防范風險,提高競爭力,改變肉類工業傳統落后的管理方式。
今后,雙匯集團將以南昌雙匯為樣板,堅持走大工業的發展思路,大力建設現代肉類加工基地及配套產業,用工業化推動肉類工業結構的調整、安全控制模式的升級、發展方式的跨越等。
另外,鄭州雙匯也基本就緒,員工正在其他分廠接受培訓,安徽蕪湖雙匯和南寧雙匯正在建設中,沈陽雙匯正在計劃開工,目前正在協商的還有昆明雙匯和長春雙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