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1 01:45:08
被重慶市工商局罰款及責令停業15天后,重慶沃爾瑪13家店近日打著“全新面貌·從心服務”的標語重新開業。沃爾瑪中國強調,誠信經營和維護消費者利益是公司不變的宗旨和文化;與此同時,大連沃爾瑪又出端倪,“10年未付房租,法院介入未果”。
知名大企業普遍有雄厚的資本、先進的管理理念和良好的品牌信譽,理應成為市場的誠信標桿。只是再知名的企業,單靠自我約束,難保不出誠信問題。獲利的沖動總是讓商家自覺不自覺地在監管的底線徘徊。因此,有觀點認為,對于違法商家,監管部門應該加大懲罰力度,用更加嚴厲的懲罰措施,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在中國供銷體系里有過基層工作經驗,多年來一直研究中國流通領域現象及問題。他認為,“中國商業零售市場的開放要有一定的進入壁壘。”
監管部門應加大懲罰力度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高博軒認為,以當前全國普遍的食品安全監管能力來看,由于監管能力缺陷導致很多售假行為難以被曝光。在重慶提高監管能力的基礎上,沃爾瑪問題被集中曝光體現出外資超市行業在我國的營銷行為鉆了法規的監管空白。另外,由于沃爾瑪是市場主要參與者之一,曝光負面的售假行為必須得到嚴懲才能讓市場從業者正視法規限制。
高博軒認為,一方面,沃爾瑪的失誤在于財務成本控制以及整體規劃判斷有一定的偏差,例如:配送中心與分店數量的不協調導致資本運作效率未達到最優化,部分有效盈利板塊(例如進場費和單店權限)未能發揮作用;另外,沃爾瑪過于強調純市場經營理念,在合理公關方面有一定的缺陷,當然這與企業一貫的經營思維有關聯,但是中國本土化中,合理的公關是不可缺少的經營思維。
商業誠信呼吁行業自律從全國范圍看,最近出現誠信危機的跨國企業不止沃爾瑪一家,另一大零售業巨頭家樂福同樣也麻煩不斷,爆出違規收取入場費、出售過期食品、價格欺詐等丑聞。商業零售業以外,食品巨頭肯德基、麥當勞也被指涉嫌違規用工等問題。
高博軒認為,“缺乏嚴謹的監管措施是導致我國零售行業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而沃爾瑪的案例正標志行業自律時代提前到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