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1-04-05 14:31:09
世界稀土在中國,中國稀土在贛州。當初稀土開采、加工和貿易都是極為混亂的。據說,贛州稀土界幾家做得比較好的企業早就準備IPO,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至今仍然貿易下文。
張冬晴
前不久,A股市場刮起了一股“怪頭兒”風,近二十家公司紛紛被一種名為“贛州稀土”公司的陰魂附體,甚至還在震蕩趨弱的市道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實際上,早在成城股份被曝出其增資的子公司江西富源從事稀土進出口貿易的消息時,近水樓臺的我就已經通過贛州稀土界的朋友求證并第一時間證實為假消息,事后股價大漲公司也出面澄清并否認了這一傳聞。因此,對于江西乃至贛州稀土方面的傳聞,我已經不以為然。
不過,就在我去外地出差的那一周,有關稀土的傳聞甚囂塵上,剛剛否認子公司江西富源從事稀土貿易的成城股份卻又曝出贛州稀土將要借殼!?
這,還只是一個開始。
緊接著,西南藥業、贛能股份……一大批公司都跟吃了興奮劑似的血脈賁張,逆市大幅放量拉升!從剛開始的五家,六家,迅速蔓延至十家甚至近二十家,這讓出差回來一個星期沒有看盤的我實在是大跌眼鏡。
要說借殼傳聞,其實每年都有不少重組概念股會斷斷續續曝出一些緋聞對象。但是“贛州稀土”這個“大眾情人”在一夜之間染上那么多公司,也確實讓人難以理解。
不過,之前一直沒有在意的事情,回頭想想并非無厘頭。
大學畢業之后,我就和一個以稀土和鎢礦等資源而聞名于世的一座小城——贛州結緣,印象中當初的贛州城實在太小,可能還不及我老家蘄春的縣城——除了火車站過來的八一四大道和貫穿市中心的紅旗大道,以及一條不足2公里的步行街文清路(實際上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步行街,只能說是商業街),用后來一位上司的話說,可能開個車十多分鐘就走完了整座城。
當然,小城故事多。
那些年,剛好在贛州電視臺經濟新聞欄目,工作中接觸的多半是當地商界、經濟界人士,而烙在我腦海中的就是,這個小城除了深厚的客家傳統文化積淀在淳樸、勤勞、熱情的百姓,還有他們眼里的那些飛揚跋扈的暴發戶——搞礦的。以我接觸過的來說,絕大多數搞礦的基本上都是小學、初中文化出身,早年也多半家境貧寒,但得益于稀土、鎢礦和氟鹽等礦產資源的日益升溫,他們的人生也得以實現了華麗轉身。
世界稀土在中國,中國稀土在贛州。這個原話,是當時一個稀土界的朋友說的。我也曾目睹贛州南部與廣東接壤的定南一處稀土礦開采的盛況,一座座山包被“扒皮”、被白色塑料薄膜覆蓋,而礦區附近一個天池里仿佛九寨溝那般綠油油的池水更是記憶猶新。
之后,在券商的兩年多時間,更是就在傳聞之中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贛州稀土”公司附近上班,一條街上相距不足幾百米地。也因此有幸成為此番借殼傳聞游戲中見過“廬山真面目”的“知情人士”之一。
實際上,當初稀土開采、加工和貿易都是極為混亂的。為了充分利用和發揮資源優勢,實現資源開采的總量控制和礦山統一管理,贛州市政府萬般無奈之下組織了全市8個稀土資源縣的稀土礦山采礦權和市政府共同出資組建了這么一家公司。
而對于贛州稀土的定位,則主要是用來實現對贛州市所有稀土礦山行使采礦權人權利,負責對贛州市內的稀土礦產資源實行統一開采,稀土礦山生產統一管理,稀土礦產品統一經營,以及稀土工業招商引資、對外合作工作的一個重要平臺。
以我對贛州稀土的理解,這家公司是一個類似于國資委的機構,所以一開始我就對它借殼上市的傳聞不以為然。
據說,贛州稀土界幾家做得比較好的企業早就準備IPO,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至今仍然貿易下文。但可以確定的是,現在在贛州做稀土做得比較大的已經是五礦他們。而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不是去梳理一下五礦稀土將會注入五礦旗下的哪個公司?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