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6 10:13:45
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自北京
作為一個萬億級別的產業,“物聯網”去年來一下子似乎成了最新高科技的代表,迅速風靡科技產業。一個個物聯網產業園、物聯網產業基地拔地而起,很多希望通過物聯網帶動當地經濟的地方政府將之看作靈丹妙藥,為物聯網開綠燈,上馬物聯網項目。
這場圍繞“物聯網”跑馬圈地式的戰爭卻引發了業界的擔憂。
“現在全國是一片物聯網熱,一頭是政府熱,各地政府紛紛上馬物聯網項目;一頭是小企業熱,趁機倒賣傳感設備,利用物聯網的概念圈地圈錢。”昨日(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兩會”期間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達了上述觀點。
物聯網六大怪現象
在鄔賀銓看來,目前國內的物聯網“虛火”很大,主要體現在6個方面,即國內比國外熱、政府比市場熱、產業比應用熱、股市比投資熱、教育比科研熱、硬件比軟件熱。
鄔賀銓指出,他在調研中發現,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爭相發展物聯網,但一些地方政府還沒有真正弄清物聯網產業的戰略意義。
相關資料顯示,僅2009年,全國就有28個省市將物聯網作為產業發展重點,80%以上城市將物聯網列為主導產業,北京、福州、深圳、廣州、昆山、杭州等城市也都加快了物聯網發展的布局。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其中江蘇無錫更是來勢洶洶。截止到去年6月,無錫有物聯網公司200多家,共簽約物聯網項目125個,總投資98億元,包括物聯網專業園區建設、研發機構、項目開發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
“雖然表面上的成績很可觀,實際上卻沒有什么實實在在的東西。”到無錫考察過3次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李廣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李廣乾表示,目前無錫雖然引來了高校、企業、運營商等入駐,但是多半業務都在概念層面,沒有具體項目支撐,同質化嚴重。
業內人士指出,全國大大小小城市爭相上馬物聯網項目,缺少統一規劃,重復建設,處于盲目競爭的狀態。
同樣火熱的還有資本市場。去年來,物聯網概念在國內資本市場風起云涌,只要沾上 “物聯網”概念,股價就會一飛沖天。就在物聯網納入“十二五”規劃的消息傳出當天,物聯網概念股即逆勢走強。
要耐心制造“蛋糕”
“目前物聯網是熱得發燙,但是誰都說不確切究竟什么是物聯網。”李廣乾認為,國內物聯網還處于技術尚未成熟的階段,但是在產業層面,物聯網的概念卻已經被炒作起來了。
鄔賀銓對此也深有同感,他認為,物聯網剛剛起步,從技術上和體制上都還沒做好準備,各界對物聯網蛋糕的制造過程要耐心一點。
“物聯網是未來的主流產業,但是,政府需要冷靜下來認真思考物聯網的發展問題,再也不能只是單純地追求GDP,把物聯網看作拉動經濟的主導力量。”鄔賀銓說。
北京華虹集成電路設計有限責任公司市場技術總監袁飛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目前國內的物聯網行業雖然熱熱鬧鬧,看起來應用無處不在,但是,企業真正切入時卻無從下手,產業鏈很長,卻顯得七零八落;技術門檻不高,但核心器件和軟件方面仍然做不到自主可控。
“在產業不成熟的時候,政府投入引導支持是不可替代的。”李廣乾認為,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在于,目前物聯網產業概念仍不清晰,所涉及產業鏈的上下游也比較繁雜、商業模式也不清晰。
鄔賀銓認為,政府應該盡快明確物聯網的產業邊界,給物聯網產業明確定義內容,出臺相關的產業目錄說明哪些產品屬于物聯網。“很多地區都認為戰略信息產業需要政策支持,但是沒有標準,政策就無法落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