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政策頻出 基金敢看尚不敢動
2011-02-20 10:04:00
每經記者 支玉香
今年1月26日,國務院出臺了房地產調控“新國八條”,隨后地方版本的調控政策相繼落地,在“新國八條”推出之后,基金眼中的房地產股是否還有機會?去年四季度,受通脹預期影響,基金重拾地產股,那么在日前的調控大潮中,基金的想法是否有所改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發現,多位基金人士對于地產股的介入仍有些躊躇,稱還要再看看地產調控的效果。
提前加倉地產股
2009年年底,受到地產調控政策影響,基金砍倉地產股毫不手軟,對于地產股的這種減倉態度一直持續至2010年四季度,此后基金再度加倉地產股。
2010年基金的四季報顯示,基金重拾地產股。上海證券的研報測算顯示,基金四季度主動增持較多的是采掘、房地產、電子、金屬非金屬等行業,增持幅度分別為1.03%、0.90%、0.80%、0.74%。這些主動增持較多的行業多為抗通脹行業,這是由于市場對未來通貨膨脹的預期較為強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去年年底,不少大基金公司不約而同地加倉地產股,其中華夏、興業全球、銀華、博時等基金跟上一報告期相比,均大幅加倉了地產行業。上投摩根中國優勢、富國天瑞強勢精選對于地產均是大比例超配,地產行業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的30%以上;華夏系的華夏平穩增長、華夏大盤、華夏策略等,博時系的博時價值增長等對于地產行業的配置均逼近20%。
業內人士分析,基金主動加倉某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金整體上對于該行業的看法,上述重點配置地產行業的基金傳達了看好地產行業的信號。
“新國八條”后現分歧
在去年年底加倉地產股之后,記者了解到,今年年初仍有基金繼續增持地產股,如景順長城基金表示2011年開年以來就已逐步增持地產股。
然而1月26日,地產調控政策重磅出擊,包括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六成,以及對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實行限購等非常嚴厲的政策,這次地產調控政策被稱為“新國八條”。
“新國八條”公布后,多只地產股逆市下跌,此時機構對于地產股操作態度不一,有的逢低買入,有的則出貨跑路。1月27日,公開交易信息顯示,兩家機構在大跌中搶籌嘉凱城177萬元,同時也有機構出貨1039萬元;同日,有機構抄底中天城投約1300萬元,不過,同時有機構大筆甩貨近乎1億元。1月31日,中天城投繼續被機構拋棄,深交所信息顯示兩家機構專用席位共出貨約2000萬元。
然而,節后大盤反彈,地產股也逐漸上攀,中華企業和中國寶安先后大漲,不過公開交易信息顯示,機構席位有逢高減持的跡象。
值得注意的是節后的上周(2月9日~2月11日),不少基金經理再次將目光轉移至地產行業,認為“新國八條”已經公布,利空出盡,地產股已經跌無可跌,短期內或會出現反彈。然而這周,北京出臺了更為嚴厲的地產調控政策,這出乎了一些基金投研人士的意料。
調控或有成效
接連出臺的地產調控政策讓前期看好地產股的基金經理們沉默不語,不過有相當一部分基金經理們認為本次調控或會有成效。
景順長城中小盤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楊鵬在接受記者提問時認為,“新國八條”將準確打擊投資、投機性需求。可以預計政策調控的過程將伴隨著需求下降、銷量減少,以及價格承壓。不過最終能否達到調控預期,還要觀察“國八條”的執行力度和效果。
南方某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認為,有不少人在質疑本輪地產調控的有效性,理由是前幾輪調控后房價似乎堅挺依然,這就好像吃了6個包子感覺沒飽,就認為吃了第7個包子也不會飽。該人士認為,限購令、提高首付比例、提高按揭利率、全額征營業稅、加推保障房等多項政策的疊加效用不可小視。
華商基金投資總監莊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政府對房地產的調控是很有決心的,跟過往的政策有本質區別,“我們判斷政府這次的政策會有所作為”。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認為,房價未來會比較平穩,因為目前的調控主要集中于需求,而需求中有一部分是剛性需求;對于供給問題的解決主要是保障房和經濟適用房,但是保障房和經適房推進的速度不會太快。
基金尚不敢動
雖然眾多基金經理表示,國家的本次地產調控會有成效,不過他們對于地產股的介入則有些躊躇,聲稱還要邊走邊看地產調控的效果。
楊德龍指出,北京公布了房產調控政策之后,地產股之所以沒有跌太多,是因為目前地產股的估值處于底部,10倍的市盈率已經比較便宜,已經充分反映了對于房產政策的預期,地產股在二級市場上已經跌不動了。與此同時,他認為,目前對于地產股的配置,還要繼續觀察本次的調控效果。
另外一位基金界投研人士則認為,商業地產公司的投資機會更大一點,因為本次調控的對象主要是住宅用地,不過調控政策的緊密使得主力不敢大幅參與地產股,不排除商業地產被錯殺的可能。
同時上述投研人士認為,2010年一季度開工建設的保障房有可能在今年一季度的3月份開始銷售,保障房和經濟適用房的增加可能會對房價有一定的影響,一旦房價出現下跌,那么政策可能不會像現在那么緊,那么地產股的機會可能會出現。
另有某投資總監認為,地產股的估值已經非常低,如果地產調控見效的話,買房也許不如地產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