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人口規模 北京將推“戶籍指標”
2011-01-18 01:31:01
每經記者 宛霞 發自北京
北京市將實施“居住證”制度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
盡管北京早就提出并且一直在努力控制人口規模,但今年實實在在讓人感到了“動真格”。最近幾天,在北漂中頗知名的某網站的一篇帖子引起了網友的共鳴,帖子中說:“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北漂’這個詞就將消失。”
將用戶籍指標調控人口
在16日開幕的北京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北京市“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議。
針對城市發展與人口增長過快的問題,該草案提出,今后5年,北京要遏制人口無序過快增長,將實行戶籍指標調控人口規模。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張祖德在市“兩會”代表委員咨詢會上透露,北京將通過對需求的調研,引導進京人員的結構。
北京市委常委、市公安局長傅政華則對記者表示,目前北京正調研、論證并籌備居住證制度的實施,今年內會有實質性進展。通過居住證制度這一載體,建立全市聯網、部門聯動的 “全員人口信息系統”,引導有穩定就業居住的流動人口辦理居住證。
業內普遍認為,實施上述制度后,伴隨北京加快低端業態產業的退出,符合首都發展需要的專業管理和技術人才將優先“落戶”。
據統計,到2009年底,北京市戶籍人口1246萬人,在北京居住半年以上的非北京市戶籍人口726.4萬人
(登記在案的流動人口達到763.8萬人),總人口數達到1972萬。提前10年超過了國務院批復的到2020年實際居住人口1800萬的控制指標。
全方位調控“動真格”
北京曾被認為在 “北上廣深”中包容性最強。公交刷卡0.4元、地鐵2元……堪稱全國最廉價公共交通票價。
但上述帖子的作者說,他在北京工作生活七八年后,發現北京“變”了。
在今年北京“兩會”召開前一周左右,北京市教委宣布收緊留京政策,對外地生源作出了更加嚴格的規定,要求“京外生源高職(專科)畢業生回生源省區就業”。
年初,北京實施“治堵新政”,雖未說外地人不能購買京牌車輛,但需連續5年以上繳納北京市的社保和個人所得稅的證明。
北京還宣布,為整頓城市環境,今年起利用1年時間,清除居住在城市地下室里的住客。清理對象多為外來務工人員,月收入2000元以下,被稱之為“鼠族”。有數據顯示,此舉或將導致百萬北漂者無處寄居。
北京還在昌平、大興等地嘗試“村莊社區化”的“封村”管理。試點成功后,將在城鄉結合部推廣。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巫永平表示,北京人口規模過快增長,的確對資源、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但是,在控制人口規模過程中,需要堅持包容和開放,畢竟外來人口在使用北京土地、水等資源的同時,對北京的發展也作出了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