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11-05 17:29:47
國內目前和山結緣的似乎只有山城重慶等少數,但擁有山地資源的城市卻多如牛毛。連地處平原的上海,都有佘山這樣的丘嶺。但是,大多數山腳下的城市很少向山上發展。圣托里尼島給我們的經驗是,一座大山也可以造成一座城。
楊羚強
在某次地產論壇上,我曾聽到一位土地資源方面的專家說,我國是多山國家,全國面積中有76%是山地,能夠開發房地產的平原面積本身就很稀少。而為了保護18億畝耕地,實際上真正可以開發的土地已經極為有限。類似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可供開發的土地資源已基本上差不多了。上述論斷曾經是推斷我國房價長期看漲的根本原因。
早年,我在溫州采訪時,就有當地中介告訴我,溫州和周邊地區由于被大山環抱,土地資源極為稀有,所以地價天然就比較高。人多地少的情況,根本沒有辦法解決,造成了當地房價的居高難下。
但是,當我來到圣托里尼島旅游之后,卻發現山地太多,僅僅是高房價的托詞。我們是可以向大山要土地,要生活的空間的。大山不僅可以蓋住房,蓋醫院,還可以蓋城市。如果利用好了,還能成為極佳的旅游景點。
整個圣托里尼島就是一座群山環抱的大山之島,不僅大部分的住宅、教堂、商店、餐館建在山上,連當地的中心鎮也處于高山之中,甚至地處懸崖所在的商鋪還因為擁有絕佳的天然景色,而能以非常高的價格出售。
支撐高山上建房地產的關鍵是路。和國內大多數的山路是土坡或者只能走人的階梯路不同。圣托里尼島人把公路修到了家門口,我們看到當地的居民,僅僅只是憑借摩托車、沙灘車就把車開到了家門口,大大解決了他們的出行難題。
和國內的山路相比,圣托里尼島的山路無疑更狹窄些,大多是羊腸小道。但是這些小路卻足以支撐包括巴士、卡車甚至于水泥車的光顧。山路之外,圣托里尼島的自來水、電力、煤氣以及電信等基本設施也一應俱全,還有政府、郵局、銀行、醫院、教堂等配套設施。這些設施的存在,以及自身的自然景觀資源優勢,每年為當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使得當地的房屋建設開發價值不斷提高。就在我們去的那一兩天,當地還有一些房屋在建設中。
圣托里尼島的經驗,或許能為那些當地平原用地資源稀缺但擁有大量山地的城市提供新的思路。在平原用地緊張時,不妨把城市造向山林。先在大山上最好的觀景店附近“三平”、“三通”,然后再造面向游客的住宅、酒店和商鋪,形成比較大規模的度假社區。然后再在大山延伸發展城市的其他經濟區、其他生活區,最終把一座山變成一座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