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2 22:53:3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通過查閱資料,計算基金凈值變化,采訪業內人士,為讀者整理出保險資金、公募基金和陽光私募等三大主力機構的最新觀點和操盤動向,希望為投資者判斷未來行情提供參考。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朱秀偉
7月觸底反彈,8月膠著不前,9月上下兩難!當前的A股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未來究竟是成功站上2700點,還是重新跌至2600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
不過,市場的推動力來自于資金,如果了解了大機構的態度,洞察了資金的流向,那么投資者也可追隨大資金的操盤路徑,獲取豐厚的收益。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通過查閱資料,計算基金凈值變化,采訪業內人士,為讀者整理出保險資金、公募基金和陽光私募等三大主力機構的最新觀點和操盤動向,希望為投資者判斷未來行情提供參考。
保險公司
把握結構性機會 謹慎看多下半年
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等資金大鱷是A股市場舉足輕重的機構投資者,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整個市場的情緒。因此了解他們的言行,對投資者把握投資機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加大波段操作力度
根據WIND數據對上半年上市公司中報統計,三大保險巨頭僅中國人壽出現在147家上市公司前10大流通股東名單中,操作相對激進;而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則比較保守,僅出現在3家和1家個股的前10大流通股東名單中。
除了“出鏡率”較低外,險資在上半年為了規避市場風險也熱衷于打新股,特別是在今年一季度新股表現極其火爆的時間段內,保險資金打新熱情遠遠高于基金公司,幾乎到了有新股必打的局面。
不過到了下半年,特別是今年8月保監會發布《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投資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放寬險資投資范圍和投資標的后,各大保險公司似乎也開始 “磨刀霍霍”,準備在下半年大干一場。不過從兩大保險巨頭近期的表述來看,他們對市場的看法依舊謹慎,均表示要靈活操作,把握結構性機會。
中國平安副首席執行官陳德賢日前表示,今年政策方向以調結構為主。通過7月宏觀數據可以看出,三駕馬車都已出現見頂跡象,但目前農產品價格的上升,使CPI仍有上行壓力。下半年A股市場只存在結構性機會,中國平安的策略傾向新能源、風力發電、新材料、環保等領域的機會,預計明年股票市場和經濟會有非常好的發展。
而中國人壽副總裁劉家德則表示,下半年把資金配置主要放到固定收益類資產上,同時根據市場出現的一些新變化,在債券與定期存款之間進行相應調整和資產配置。在權益類投資方面,保持靈活策略,在股票和基金上靈活配置,加大波段性操作力度。
增持消費、環保等行業
伴隨著7月份股市大幅反彈,保險資金建倉、加倉的力度還是非常明顯的。
據中國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整個7月份,保險業資金增加投資達到867.66億元,增幅為今年單月最高值。
保險資金在7月份瘋狂增加投資金額,到了9月初,加倉效應已經開始顯現。有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人保已成為48家上市公司的前10大流通股東,而中國平安也增至40家左右,較半年報明顯增加。
根據數據統計,在這期間,險資主要對醫藥、釀酒和環保等行業的股票加大了配置,正是由于險資的鼎力相助,醫藥行業指數在三季度一路高歌猛進,截至周五(9月10日)收盤,已經創下年內新高3946.98點;而與醫藥指數一樣,釀酒食品指數也同樣于周五創下年內新高,達到6470.23點。
從中國平安重倉股來看,環保和新興產業是他們最看好的,在其前10大交易性金融資產名單中,包鋼稀土和桑德環境兩只個股赫然在列。從近來的走勢來看,包鋼稀土已經創下上市以來的新高,而桑德環境走勢也極其平穩。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今年三季度,保險資金的確加大了證券投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險資的投資還是傾向于結構性調整,未來整個投資心態還是偏謹慎,重現7月瘋狂入場的可能性較小。”
公募基金
8月空翻多 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超85%
一直以來,基金倉位的變化被投資者視為A股前行的一大標志,該數據不僅能直接反映出基金經理的操作情緒,也能反映出未來市場是否還有足夠的前行動力。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比較幾大基金公司近兩個月的基金凈值變化,希望為讀者提供基金在三季度的最新動向。
8月開始大幅加倉
沉寂了半年的A股,在7月份迎來一次大轉機,滬深300指數整個7月大漲11.93%,個股漲幅超過20%的更是比比皆是,不過市場的這次大幅反彈,卻有點出乎基金公司的意料。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分析師曾在7月份表示,“反彈僅是指數的修復性過程。股指的推動力量來自于當前機構倉位較低,資金較多,外加央行連續8周凈投放近1萬億等諸多因素影響。在本輪上漲中,一些周期性行業個股領漲能否持續,仍具有不確定性。”
該分析師的言論幾乎代表了當時眾多基金公司的想法,于是在整個7月市場大幅反彈中,各類以股票為主要投資方向的主動型基金平均倉位在75%左右,并不算高。
但進入8月后,當指數在2700點徘徊不前之時,基金一反之前的謹慎態度,開始大幅增倉。截至9月初,根據多家研究機構最新發布的基金倉位測算,可比主動型股票基金的整體平均倉位已達到80%,其中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倉位超過了85%。
不過在偏股型基金整體倉位持續走高之時,有部分基金公司也開始進行減倉。據國都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測算,廣發、嘉實和華夏三家基金公司已在8月底9月初選擇了減倉!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雖然有不少基金公司進行了策略性減倉,但從整個基金持倉情況來看,基金仍處于高倉位操作。
華夏倉位有所下降 銀華增倉
三季度以來,A股曾有多次大幅度的上漲和下跌,《每日經濟新聞》通過對比這幾個交易日基金凈值的變化,首度揭秘這三個月來基金公司的倉位變化情況。
7月19日、20日,滬深300指數連續大漲。其中,7月20日滬深300指數漲幅達到2.2%,根據WIND數據統計,7月20日當日華夏滬深300凈值達到0.779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凈值0.017元,上漲幅度為2.23%,超過了指數漲幅,粗略判斷該基金的倉位較重。而在8月13日、16日兩天,滬深300指數再次連續上漲,而華夏滬深300凈值分別為0.812和0.83,在8月16日當日該基金凈值漲幅為2.22%,而滬深300漲幅為2.33%,高于華夏滬深300凈值漲幅,由此不難判斷,該基金在8月中旬的倉位可能已較7月中旬有所下降。
與華夏基金相似的還有富國滬深300,其7月的凈值漲幅與指數漲幅比超過1,而8月卻低于1,這意味著該基金在8月可能減倉了。
但是,與上述基金相比,銀華滬深300則選擇階段性增倉,該基金凈值在7月20日和8月16日的漲幅分別為2.06%和2.28%,凈值漲幅與指數漲幅比分別為93.64%和97.85%,說明該基金在8月份可能有所增倉。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此項數據粗略計算,易方達滬深300、南方滬深300等基金在近兩個月的倉位變化并不明顯。
陽光私募
做多熱情稍減 9月看漲比例降至41%
有人把7月A股開始的反彈看成是今年唯一一次 “吃飯行情”,梳理這個階段所有機構的表現,“最瀟灑”的莫過于陽光私募。與此同時,伴隨著資產管理規模的急速擴大,陽光私募在市場的對話語權也不斷增大,他們的一舉一動對投資者也具有較強的參考意義。
那么面對正處在十字路口的A股市場,陽光私募經理們當前持有什么觀點,9月的市場是上漲還是下跌,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部分私募基金經理。
9月看漲下降至41%
我們來看看私募排排網針對全國頂級陽光私募的一項最新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有41.46%私募對9月份行情表示樂觀。從單項數據來看,看漲私募達到近半數,這在差異化明顯的私募群體實屬不易。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該數據相比8月出現了明顯下滑。同樣的調查在8月時,對行情樂觀的私募達到64.29%,這表明經過8月市場的折騰后,有部分看多私募的觀點發生了變化。
不過這部分轉向的私募也表示,9月行情將維持橫盤,所以約48.78%的私募判斷9月大盤會維持橫盤整理的走勢。
看跌的私募只有9.76%,但相比8月,該比例也增加了2.62個百分點。
從調查結果來看,估值低是看多私募最重要的底牌。由于目前藍籌股的估值還處于洼地,大盤向下的空間被封殺;同時,政策面和資金面的相對寬松,國家不斷推出的行業、區域規劃,也維持了市場的活躍度。
在9月看漲私募中,代表人物當屬去年陽光私募冠軍羅偉廣。他表示,接下來的行情依然會震蕩往上。對于往上的空間,他認為取決于通脹率能不能如預期般回落和經濟是否會二次探底,如果正常的話,市場有機會沖擊3000點以上。
世通資產常士彬也認為,市場在9月的反彈遠遠沒有結束。他指出,眼前可以看到2800點~3000點。
預計市場將維持震蕩的代表是今年業績冠軍翼虎成長的余定恒,他在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目前市場已形成震蕩格局,“基本面來看,實體經濟增速下滑最快的階段已過去;資金面來看,以農行上市為標志,擴容潮洪峰的峰值已過;政策面來看,退出政策告一段落,調控進入觀察期,調控結果與過程處于可控狀態;情緒面來看,悲觀預期的修復從極度悲觀轉為中性”。
“我判斷目前市場還是震蕩市,這兩天銀行、地產都有利空,市場出現了下探,但地產、銀行從估值來看,的確是跌無可跌,空間有限,市場又有各種熱點維持人氣,因此不會深跌;但向上的空間又被銀行、地產封殺,所以市場依然會維持震蕩。”深圳某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基金經理昨日向記者表示。
私募排排網的調查顯示,看跌私募主要是擔憂目前題材股炒作已經陷入瘋狂,技術上存在回調要求;同時,CPI的壓力會越來越大,經濟的下滑和通脹預期的交織影響未來市場走勢。而9月最大的不確定性還是在于房地產,面對著房價的反彈和“金九銀十”的預期,更加嚴厲的房產調控政策是否出臺,一直壓抑著市場的神經。
61%私募保持五成以上倉位
上面提到不少私募在經過8月的折騰后,對于9月的行情出現了變化,看多的比例開始減少,持震蕩觀點的開始增多,這從他們的倉位變化也可看出一些端倪。
比如60.97%的私募表示,要保持五成以上的倉位備戰9月行情;而在8月,有90%的私募認為,會以超過五成的倉位應對8月行情。該項調查出現30個百分點的下降,顯示出部分私募的態度開始變得謹慎。
當然,還是有個別私募表示出樂觀,比如26.83%的私募要以80%~100%的高倉位迎接9月的市場,其中7.32%的私募甚至表示將滿倉操作。
斯達克投資的黎仕禹就是堅持高倉位操作的私募之一,“我們管理的資產目前依然保持著較高的投資倉位,在八成以上,后市將繼續持倉不變,暫無加倉也無減倉的安排!只有市場沒有按照我們既定的技術指標運行時,我們才會調整倉位。”
他還指出,“目前的反彈行情并沒有到結束的時候,我們各位投資者要堅定持股。而行情結束與否的技術判斷信號,就是深成指周線系統的10周線。只要深成指的10周線沒有被周K線跌破,我們就要堅定看多和做多。”
另外在被調查的對象中,9月采取30%以下倉位的私募只有12.2%,沒有私募選擇空倉。
總體來看,陽光私募經理們在經過8月的糾結行情后,9月看多的人數明顯減少,倉位選擇上以五成以上為主。
龍虎榜
機構9月頻現龍虎榜出手兇狠堪比敢死隊
龍虎榜是揭秘每日兩市異動股票的“榜單”,以往現身龍虎榜的多是游資敢死隊營業部,機構席位鮮有上榜機會。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機構在經過7月的相對謹慎之后,從8月底開始,特別是進入9月以后,機構席位頻頻現身龍虎榜,而且“今天買明天賣”的炒作手法堪比之前的漲停板敢死隊。
7月保持謹慎 逢高減持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在整個7月市場暴漲的背景下,真正的牛股卻并不多,月漲幅超過50%的個股僅10只,其中表現最出色的就是目前市場第一大妖股成飛集成以及被舉牌的深振業A。然而在這些牛股的背后,機構席位鮮有買入,幾次上榜還是趁大漲順勢減倉。
例如在7月下旬,一直表現平平的深振業A突然發力,連續暴漲上攻。7月20日,一家機構席位買入1034.48萬元,買入額排在第四名。隨后深振業A短暫調整,并于26日再次漲停,而在這一天,有兩家機構席位出現在賣出榜單中,賣出金額分別為1178.87萬元和622.93萬元。就在機構出逃后的三個交易日,深振業A繼續高歌猛進,創下除權后的新高9.45元。
機構不僅趁深振業A反彈出逃,在7月另外兩只大牛股航天機電和中衛國脈的交易信息里,機構仍扮演著“空軍一號”。7月14日,航天機電因累計漲幅超過20%公布交易信息,一家機構累計賣出236.83萬元;當日中衛國脈因相同原因公布交易數據,又有一家機構出現在賣出榜單中,賣出金額為507.5萬元。
9月猛炒題材股 頻現龍虎榜
在7月保持謹慎心態的機構,從8月底開始逐漸加入到題材股炒作,首選標的就是具有新能源概念的橫店東磁。
8月25日,之前一直沉默的機構終于“亮劍”,瘋狂買入橫店東磁3281.7萬元,將該股封至漲停,之后橫店東磁繼續飆漲。8月27日,該股因漲幅超過20%公布交易信息,在3天時間內,一共有4家機構席位買入橫店東磁,累計買入金額超過2億元;而在賣出席位中,也有機構身影,兩家機構分別賣出9260.77萬元和2240.81萬元。橫店東磁的炒作一直延續到8月30日,兩家機構在當日分別買入1389.36萬元和1288.64萬元,成為該股漲停的最大推手。
或許正是在橫店東磁上的成功炒作,徹底點燃此后機構對題材股操作的熱情。
進入9月,機構在龍虎榜上的“出鏡率”突然暴增。截至9月10日,機構已經出現在龍虎榜的次數達到200次,操作的頻繁度,可以與游資相媲美。
例如寧波韻升在8月30日至9月1日大漲27%。龍虎榜顯示,四家機構一起出現在該股的賣出榜,分別賣出6384.27萬 元 、4190.26萬 元 、3408.84萬元以及3384.75萬元。而在大舉賣出寧波韻升的同時,機構席位又出現在海康威視、恒星科技、深天馬A、天馬精化、新開源、西藏城投、東方金鈺以及中恒集團等個股的買入名單中,其中有四家機構占據了中恒集團買入榜前四名,最為積極的買入額高達1.04億元。
在瘋狂買賣過后,機構在9月2、3日繼續頻繁上榜,兩日內分別出現在魯銀投資、東風科技、粵傳媒、國聯水產、一汽轎車、西藏礦業、英威騰、金利科技、香溢融通等20只個股的交易龍虎榜席位。其中,對國聯水產、英威騰等個股大舉賣出,而在北方股份、東風科技等個股則是大舉買入。
在接下來的多個交易日里,龍虎榜儼然成為機構的閱兵舞臺,幾乎每日都有機構席位上榜,這種瘋狂的勢頭完全蓋過了7月、8月的游資,僅在周五(9月10日),機構席位就22次上榜,賣出富龍熱電、石油濟柴、華昌化工以及萊茵生物等個股,積極買入上海佳豪、廣州藥業、*ST山焦以及巨化股份。
對此一位市場人士表示,進入9月以來,機構的買賣極其頻繁,今天追漲明天賣出的手法多次運用,如漲停板敢死隊一般兇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