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7 04:31:57
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歲末年初,劇烈震蕩的A股走出“M”型,新年后政策緊縮的預期漸強。與12月多家基金公司大手筆自購相對的是,在此期間,不少基金公司開始“回籠”自有資金的投資。
密集贖回
1月26日,又有兩家基金公司公告將贖回自投基金。
四季度,偏股型基金整體出現凈贖回,比例還有擴大趨勢。事實上不僅個人和機構投資者有此動作,作為基金管理人,基金公司也大幅贖回了自投的偏股型基金。
2009年12月至今的兩個月內,共有5家基金公司贖回自投基金,除了摩根士丹利華鑫贖回1000萬份貨幣基金外,其余4家公司 (銀河、金元比聯、上投摩根和天弘)均贖回旗下偏股型基金的自投資金,累計贖回份額為5125萬份,以贖回日的基金凈值計算(天弘永定價值以最新凈值估算),回籠資金高達6585萬元。
其中,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贖回涉及的基金最多,分別從上投摩根成長先鋒、上投摩根內需動力、上投摩根亞太優勢(QDII)3只基金中撤資。而銀河基金贖回的份額則最多,將持有的銀河收益和銀河競爭優勢成長的1500萬份悉數贖回。
情緒降溫
事實上,在去年12月底,A股市場的確走出一波反彈,但大盤在今年1月觸及3300點關頭后,又再次承壓調整。此間,政策面的消息開始趨緊,年末基金普遍樂觀的情緒有所降溫。
有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公司贖回自投股票型基金的緣由不一,并不一定代表看空后市。有基金公司在用固有資金投資時會設立投資期限。也有基金公司人士稱,年關將至,部分公司現金需求較大,這也是贖回自投的因素。
不過,作為“理財專家”基金公司的自有資本的運用也必然會考慮到市場因素。此前不乏基金公司抄底或逃頂成功的案例。
近期A股市場波動更為劇烈,海外市場也出現大幅回調。全球市場關于政策收緊的預期增強。國泰基金認為,近期的下跌正是與政策推出以及基金分紅和險資撤出有關,A股市場的不確定性在增加。
巧合的是,1月11日,上投亞太優勢(QDII)在上投摩根贖回當天,凈值達到此次反彈的階段性頂部。
自購“打新”
基金公司的投資動向并非“單行道”,與贖回老基金相對的是,同期不少基金公司仍在大手筆自購基金。自投公司旗下基金產品,一方面出于提高公司固有資金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是對自家產品的支持。
昨日,大成基金稱將認購5000萬元正在發行的大成中證紅利指數基金。而此前匯添富以及華安基金發行新基金時也分別投入千萬。“基金公司自投新基金的時點對于投資者而言,參考價值并不大。”業內人士認為。
不過,在3100點附近也有多家基金公司重金自購旗下多只老基金。12月末,華夏基金運用固有資金申購華夏優勢增長和華夏滬深300指基各5000萬元。此外,華商基金也斥資1800萬元分別自購3只老基金。是時,基金公司的“買入”動作被解讀為低位抄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