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制約國內金市發展
2009-10-16 03:19:41
每經記者 印崢嶸 發自上海
自1950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下發《金銀管理辦法》(草案)以來,我國的黃金交易市場取得了異常快速的發展。短短幾十年時間,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黃金生產國和第二大黃金消費國,但是發展中也面臨著很多問題。有業內人士表示,影子盤、定價權喪失、期貨現貨對接不暢和監管難已經成了制約我國金市發展的四大瓶頸。
“影子盤”操作困難
據悉,目前國內黃金期貨的交易時間只有4個小時;上海黃金交易所(以下簡稱“金交所”)交易時間一共10個小時,而國外是24小時不間斷交易。一位市場人士坦言:“現貨分3個時間段,而期貨分兩個時間段。期貨交易沒有夜盤,現貨交易有夜盤。這些導致了黃金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不連續性,使得跨市場套利操作出現較大困難。再加上國內金市行情變化無常,完全受外盤影響,晚上無法操作,第二天馬上大幅跳空。摸不準這個脈的人根本不敢上手。”
海通期貨交易員胡卿認為,國內黃金期貨的交易時間覆蓋的是國外不活躍的時間段,再加上定價權又不在中國,如果隔夜外盤出現大漲,第二天國內將是沒有任何懸念的跳空高開。這種“影子盤”行情隔夜風險比較大,操作困難,導致投資者的心理畏懼,黃金成交量萎縮的惡性循環。
黃金定價權制約國內金市
海通期貨黃金分析師李子婧認為,雖然中國目前已經成為最大黃金生產國和第二大黃金消費國,但是對黃金的定價權仍然掌握在歐美市場,其中現貨在倫敦,期貨在紐約。
相比之下,今年3月27日上市的螺紋鋼期貨,由于是我國獨一無二的品種,具備定價權,因此截至目前累計總成交金額已達到6.08萬億元,是上海黃金期貨成交金額的7倍,成為僅次于銅和天然橡膠兩大老牌產品的交易品種。李子婧表示,黃金是一個金融屬性主導的品種,從外匯儲備來看,主要的官方儲備都集中在歐美發達國家,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黃金的定價權。
目前世界上黃金儲備量前兩位的國家分別是美國和德國,分別是8133.5和3408.3噸,分別占其外匯儲備的77.4%和69.2%。目前我國黃金儲備絕對數量以1054噸在全世界排名第五,但僅占到外匯儲備的1.9%。
期貨現貨對接不暢
申銀萬國期貨首席分析師張敏杰認為,黃金現貨和期貨交割上缺乏對接機制,是阻礙市場規模擴大和交易量增長的重要原因。如果在金交所購買一定數量黃金,然后在期貨市場上賣出,直接交割根本無法實現。
此外,上海期貨交易所交割制度規定,個人投資者不能通過期貨進行交割,只能通過銀行或現貨市場等渠道購買實物黃金,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投資者對黃金期貨關注度不足。“現在很多投資者知道銀行可以買實物金、紙黃金,但不知道上海期貨交易所有黃金期貨。大家對上海期貨交易所品種的不熟悉,也導致地下炒金非常活躍。”
金交所也存在類似的空方交割問題,空方若不是金交所認定的黃金生產企業而要進行實物交割,需提供黃金標準認證。
黃金交易監管難
隨著今年以來黃金價格大漲超過20%,形形色色的地下炒金機構也開始涌現,參與黃金市場的機構魚龍混雜,對此難以實施有效的監管,已經成了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部總經理石巖峰表示,金交所方面對參與地下炒金的不法分子并沒有任何執行權,只能配合公安機關進行調查。一位代理黃金外盤業務的黃金投資公司人士也表示,曾找過很多行政單位,希望能被授予一個合法地位,但卻得不到受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