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20家上海公益基金股市淘金 5年未虧過

          2009-09-08 02:00:50

          從2004年以來,這些基金會在A股市場的投資還沒出現過虧損,作為公益事業組織,這群神秘的機構投資者究竟具有怎樣的技能,能夠常年在股市立于不敗之地?

          每經記者  魏玉卿

             在A股2008年的暴跌市道中,有20家上海公益基金會的投資收益竟總達1.47億元,平均每家公益基金會的投資收益高達735萬元,它們已逐漸成為資本市場的一股有生力量。

                  正如上海市社會團體管理局基金會管理處處長王正敏所說,“公益基金會是對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和補充,我們正逐漸向海外基金會學習,而投資則是基金會發展壯大、并擴大受益面的重要手段。”

                  自2004年基金會章程修改以來,公益基金會的投資范圍就已經放開。通過Wind資訊統計,自2006年以來,上海市有多家公益基金會出現于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如上海唐君遠教育基金會持有生益科技(600183,收盤價9.05元),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持有江南化工(002226,收盤價24.68元)、魯潤股份(600157,收盤價10.83元),上海市擁軍優屬基金會持有精功科技(002006,收盤價13.39元)、華域汽車(600741,收盤價8.46元)。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從2004年以來,這些基金會在A股市場的投資還沒出現過虧損,作為公益事業組織,這群神秘的機構投資者究竟具有怎樣的技能,能夠常年在股市立于不敗之地?  

          總體概況

          投資收益成為重要利潤來源

            截至目前,在上海市社會團體管理局登記的基金會共有100家,公募46家,非公募54家,在這些公募和非公募的基金會中,投資資本市場的共有20家,直接或間接投資于股市和債市。據王正敏介紹,這100家基金會總資產約為58億元,其中資產在億元以上的有12家,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資產已超過12億元,是上海目前唯一一家資產超過10億元的基金會。

                  2008年,100家基金會總收入為25億元,其中捐贈收入為20.5億元,占總收入81%;投資收入為1.47億元,占總收入的5.79%,而這1.47億元的投資收入主要就是20家“炒股”基金會賺來的。并且自2004年以來,基金會在資本運作方面還沒有出現過虧損。

          基金會自己操盤  短線為主

                  從Wind資訊統計數據來看,多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都出現了上海公益基金會。通過記者觀察介入個股的時機,發現大部分基金會都是以短線操作為主,在大多數個股上也都賺到了錢。而從記者了解到多家公益基金會信息,發現它們投入股市的資金都在千萬元以上,而且買賣均由基金會自己操作,已經儼然成為了股市中的千萬級大戶。

                  與此同時,一些疑問也在記者腦中縈繞。公益基金會的資金大部分來自于捐款,從記者了解的公益基金會來看,一個基金會的專職工作人員有3人~4人,并且操盤人也不是學金融、證券出身。早前,王正敏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過,基金會的主要任務是資產保值、增值以此擴大受益面,而與證券基金不同的是,投資收益只能用在公益事業方面,并且當風險和收益產生矛盾時,以安全第一為準則,因此這些公益基金會是否有能力操控這些募集資金?它們是如何控制風險的?法律方面有哪些明確的規定?

                  “事實上,作為基金會的管理部門,我們也只能一再提示風險,投資要以安全、合法為主。至于基金會要買什么股票,做長線還是短線,我們也不能干預。”王正敏告訴記者。宋一欣律師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法律對這塊缺失,應強化立法。

          收入有限  難招投資人才

                  事實上,一些公益基金會負責人也坦承基金會缺乏投資方面的人才,但一個現實問題是,基金會章程明確規定,基金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不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因此不以盈利為目的、以做公益事業為主的基金會很難吸引專業投資人才。

                  “盡管年輕人才很難招募,但是基金會的投資方向要由理事會共同商討決定,而一些基金會的理事會成員不乏從事金融行業的高管。另外,能成立基金會的人,都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這些人資源廣,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做投資或許還更具有優勢。但是,基金會的持續發展肯定是需要年輕人才的加入。”王正敏告訴記者。

                  到此,公益基金會在股市中的形象已經大致明確:大部分是由一群非金融專業人才操盤、以短線操作為主、背景資源較廣。

                  那么,這些公益基金會究竟如何選股?選股標準又是什么?下面我們就通過了解海唐君遠教育基金會和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的投資情況,希望能夠找到一些答案。前者是由唐氏家族自己創辦,人脈極廣;后者則是高校基金會,擁有豐富的校友、專家資源。

          樣本調查1

          上海唐君遠教育基金  不熟不做

              上海唐君遠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唐氏基金會)成立于1987年,最初由唐君遠先生為發展教育、振興中華,在大同中學創設獎學金,1999年辦理登記手續,注冊資金4000萬元,現由唐君遠兒子唐翔千先生任理事長,基金會最大的特點是非公募,即不公開募資,不接受任何企業捐贈,只接受唐氏家族企業捐贈。

                  基金會坐落于上海市陜西南路附近的一幢老洋房里,基金會袁主任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棟洋房也是由唐家人捐出來的,設立唐氏基金會的主要是助教興學,獎勵、資助學生和老師。基金會每年的支出在六七百萬元,現如今,資金規模已有1.6億元左右,基金會的專職工作人員有4名。唐家的兄弟姐妹遍布世界各地,每年除了唐家人捐獻一點外,主要是靠資本運作來實行資產的保值增值。

          只買熟悉的公司股票

                  “我們做投資有四種渠道,銀行利息、買基金、買股票以及和唐氏企業合作。”袁主任向記者表示。“盡管銀行利息是最有保障和沒有任何風險的,但是每年只靠銀行的固定利息,基金會基本上無法發展下去,因此買基金、券商的集合理財則成為一種比較穩健、且收益較高的投資渠道。目前我們持有東方紅3號。”

                  “股票市場我們也涉足,但是風險大,因此我們非常謹慎,主要是以打新股為主,中簽后上市當天就拋。目前除了新股以外,我們還持有兩只股票愛建股份  (600643,收盤價11.09元)和生益科技。股票投資都是由理事會決定,由理事長唐翔千的妹妹操作。”

                  “最后一種投資渠道就是和唐氏企業合作,本金歸還以后,利息等以捐贈的形式給我們基金會。”

                  “這四種投資渠道,哪種產生的效益最大?”記者問道:“這個要視情況而定,比如2007年肯定是股票的收益最大。”袁主任說道。

                  “隨著資產規模的增加,有沒有考慮過成立專門的投資理財小組來管理這部分資金呢?”記者繼續問道。

                  “有這個想法,但是作為公益基金會,也不太可能會有高報酬,所以缺乏這方面的人才,基金會的規模估計就維持在目前這個1.6億元左右的水平。”

                  袁主任最后還向記者表示,現在稅務局對基金會產生的投資收益按照20%來收稅,投資收益主要是用作公益事業的支出,投資收益越多也意味著受益面越廣,所以我們希望相關部門能在稅收方面有所優惠。

          一年內3度進出生益科技

          據愛建股份信息顯示,上海愛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的前身上海市工商界愛國建設公司,是以劉靖基、唐君遠等為代表的上海市老一輩工商業者和部分境外人士,共同集資5700余萬元,于1979年9月22日創建的大陸首家民營企業。公司于1992年9月22日改制為上海愛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3年4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袁主任向記者表示,理事長是愛建股份的創始人,所以我們持有一部分是作為紀念。另外一只是生益科技,是我們理事長比較熟悉、了解的企業才會買入,而其他的股票都覺得風險較大。唐氏家族是做實業的,所以覺得股票“很空”,生益科技未來也不會持有太久,還是會拋掉的。

                  記者查詢歷年的股東名單變化情況,唐氏基金會在生益科技上進行了數次短線操作。基金會在2008年第二季度新進入生益科技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持有213萬股,位列第九大流通股東。截至2008年6月30日,生益科技收盤價5.9元,基金會持有的市值約為1256.7萬元,在同年第三季度賣出。而后基金會又在同年第四季度進入生益科技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持有226.5萬股。截至2008年12月31日,生益科技收盤價4.63元,基金會持有的市值約為1048.695萬元。據生益科技今年一季報顯示,唐氏教育基金會在今年一季度已經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而今年半年報顯示,基金會在第二季度又進入到前十大流通股東,持有216.5萬股,以6月30日生益科技收盤價6.75元計算,其市值約為1461.375萬元。

          樣本調查2

          上海交大教育發展基金  打新為主

              上海交通大學位于上海市閔行區東川路上,距離市區有三十公里左右,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  (以下簡稱交大基金會)就在該校園內辦公。

          還持有兩只銀行股

                  交大基金會主任助理殷潔女士接待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大基金會于2001年成立,初始資金為1000萬元,截至目前,資金規模已經累積到4個億左右,基金會的首要任務是籌款,支持交大的教育事業。由于是高校背景,籌款相比其他基金會來說要容易些,2008年基金會共募集到資金2億左右,其中海外人士捐款在8000萬元左右,全年支出3000萬元左右。

                  “從海外高校基金會運作情況來看,資產保值增值對基金會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的目標是在未來三年內,通過籌款及資本運作,使得資金規模能達到10億元。從2003年開始,基金會就有意識進入到資本市場,主要是以打新股為主,中簽上市當天就拋掉,并且自2008年年底以來,還持有兩只銀行股。”而據記者了解,在交大基金會的理事會成員里面,就有招商銀行的前董事。

                  “還有就是買基金、信托產品以及券商的集合理財計劃,投資方向由投資決策組決定后上報理事長,目前投資決策組有三位成員。”殷潔向記者說道。

          充分利用校友和專家資源

                  “上海交大畢業的金融人才有很多,有豐富的校友、專家資源,在股票投資方面是不是有一定的優勢?”記者問道。

                  “實際上,我們也在盡量利用學校資源做投資,我們現在只持有兩只銀行股。在股票市場上的投資,資金安全是第一。”殷潔告訴記者。

                  “買股票是以長期持有為主,還是短線操作?”記者又問道。“我們也希望長期持有,但是市場下跌的時候,我們還是會選擇拋出避險,這兩只銀行股自2008年底以來,已經陸續減持掉一部分了。”

                  另外,王正敏在談到高校基金會時還向記者說道,高校基金會籌款相比其他基金會更容易,并且有很多專業人才,這將有助于提高資本運作水平。上海幾所高校基金會原本還要聯盟起來做投資,但是公益基金會不同于其他,資金的安全是第一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日韩人人爽 |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 日韩动漫一区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 | 色七七在线综合视频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