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銀行中報披露過半“以量補價”效果不明顯

          2009-08-25 01:48:41

          每經記者  陳珂  發自上海

                  截至8月24日,14家A股上市銀行中,已有8家公布了2009年中報。去年年底中資銀行業提出的  “以量補價”策略到底成功與否正在面臨檢驗。

                  8家銀行當中,3家銀行凈利潤同比出現負增長、5家銀行凈利潤增長幅度大幅下滑。在同期7萬億以上的信貸投放大背景下,單從凈利潤表現來看,“以量補價”策略在息差大幅收窄的環境下難言成功。但另一方面,近期多家投行發出的報告認為,上半年銀行業績出現下降,是因為平衡了撥備與利潤的關系,“如果沒有上半年的貸款天量,利潤降幅可能會更大”。

                  在凈息差大幅下降的環境當中,中資商業銀行并沒有借勢加大中小企業貸款以提高貸款議價能力,沒有以豐富貸款結構的方式去扭轉大環境的不利局面,相反選擇了簡單地以更大規模的信貸去抹平息差下降的影響。即使下半年隨著央行最終走向升息通道,凈息差狀況有所好轉,但中資銀行業“靠天吃飯”的脆弱性,更值得市場的關注。

          “以量補價”成功與否?

                  去年年底,在展望今年經營前景時,多數商業銀行高管給出了“今年業績增長至少與去年持平”的承諾,但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卻并未對此承諾予以支持。

                  截至8月24日,8家已公布中報的商業銀行中,3家凈利潤同比負增長,其余5家也只實現利潤微幅正增長,其中還包括民生銀行通過出售海通證券股權獲利的“一錘子買賣”。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建設銀行凈利潤同比下降4.86%,是四大行中第一個曝出負增長的。從目前發布的銀行中報來看,凈利潤下降幅度最大是華夏銀行,當期凈利潤同比下降13.61%。

                  在上半年信貸投放創出天量的大背景下,利差的大幅收縮無疑是銀行利潤增長的最大阻礙。以市值最大的工商銀行為例,今年上半年貸款增速高達18.9%,但由于利差相比收窄了0.75個百分點,導致凈利息收入下降了11.2%。

                  這一現象在股份制銀行華夏銀行中表現得更為明顯,今年上半年該行新增貸款為704億元,完成了年度計劃的100.6%,但同期凈利潤卻同比下降了13.61%。

                  除利差的收窄外,撥備覆蓋率的提高,從某種程度上也成為吞噬銀行利潤的“殺手”。這也成為部分對“以量補價”策略持肯定判斷觀點的主要理由。

                  目前已公布半年報的8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均高于120%,除南京銀行外,其余商業銀行撥備水平較去年末均出現一定幅度的提升。其中民生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華夏銀行和建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已經超過150%。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雖然短期內撥備將導致盈利增速下降,但可提高銀行持續經營能力,會對長期業績增加形成支持,市場不必過分擔憂(凈利潤下降)。

                  根據深發展和寧波銀行的半年報,這兩家銀行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23.11億元和7.06億元,雖然較去年同期有升有降,但其凈利息收入卻出現上升勢頭,其中,深發展凈利息收入為63.64億元,同比升1%。這也是“以量補價起到成效”觀點的另一個依據。

          利差收窄的“天災人禍”

                  “以量補價”成敗與否的討論,讓一個疑問浮出水面:在利差等宏觀經濟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銀行業經營業績要維持同比不變,信貸規模是不是還應在7.3萬億的基礎上繼續擴張?

                  社科院經濟學家張明曾撰文表達了這一擔憂,“短短6個月就投放如此大規模的信貸,可能導致3~5年后出現新一輪的不良貸款浪潮。”如果銀行業在7.3萬億投放的基礎上繼續擴大規模,則潛在的風險無疑更大。

                  實際上,在面對利差收窄的不利局面時,不僅僅有“以量補價”一種策略,通過改善信貸投放結構,加大中小企業等銀行議價能力更高的貸款,也能彌補利差收窄的損失。以溫州地區為例,央行溫州市中心支行的檢測結果顯示,上半年該地區民間借貸加權平均月利率達1.073%。從側面證明了這一策略的可能性。

                  但今年上半年銀行更多是通過降低利率去爭奪各地方政府投資公司的授信,甚至不惜以毫無利潤可言的票據業務去做大規模,對于風險定價更高的中小企業信貸則投放不足。這種以低價爭奪政府項目和票據的策略,實際上又進一步拉低了銀行的息差,對于銀行而言,利差收窄既有  “天災”(全球金融危機)也有“人禍”。

                  以票據業務為例,部分銀行一季度實際運用的貼現利率低至1%,導致貼現利率與存款利率“倒掛”,一些銀行甚至與企業聯手利用  “虛假票據”使信貸資金在銀行體系內空轉。

                  而對于向政府投資平臺的授信,一家股份制銀行支行副行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最擔心的是搶不到這些項目,至于利率,大家幾乎都是一降到底。”

                  實際上,在貸款利率仍處于“管制”狀態下,銀行上述這種“傍大款”的現象就勢必存在,且其盈利能力更多仍是“靠天吃飯”,這也使得中資銀行的經營有其脆弱性。

                  而值得關注的是,以往一些以中小企業貸款為特色的股份制銀行,在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形勢下,也開始向大型銀行靠攏。“今年我們的興奮點轉移到了大基建項目”,今年年初,一家以貿易融資見長的股份制銀行公司部副總曾對本報表示。

          “以量補價”透支未來

                  相比今年上半年“以量補價”策略的成敗評說,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是,隨著天量信貸導致的資本充足率普遍下滑,下半年中資銀行業的發展空間在哪?

                  在已發布中報的8家銀行當中,除深發展外,其他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南京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從今年年初的24.12%大幅下降到6月底的15.2%,下滑幅度達到9個百分點左右。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等三家大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也分別下滑了0.97、0.19和0.9個百分點。

                  同時,上述8家銀行中,7家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同期下降,南京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更是從年初的20.68%降至13.31%。如果中資銀行仍然依賴加大信貸規模來提高利潤,資本的減少無疑意味著未來風險的加大,同時對其未來的可持續經營帶來影響。

                  據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當前整個銀行業的靜態放貸潛力已接近極限。根據他的測算,1個百分點的資本充足率可支持約2.3萬億元的信貸投放。即使考慮到第一季度后補充的約2000億元資本,整個銀行業加權資本充足率可能仍然下降到了9%左右,已逼近監管要求的資本充足率底線。

                  未來,銀行是通過增發配股、發債以維持規模化放貸的原有模式,還是轉變其發展策略,值得市場進一步關注。

          今年內地紅酒進口總額有望達40億元

                  金融危機重創下,產品價格承壓狂瀉,連高檔紅酒也未能幸免。然而,法國拉菲酒莊(ChateauLafiteRothschild)紅酒卻成了少有的抗跌品種,令長期持有者毫發無傷。

                  香港豐盛酒業負責人溫悅林表示,金融危機初期拉菲紅酒曾一度暴跌30%~40%,不過很快就漲了回來,近日又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且還有上漲空間。

                  香港豐盛酒業負責人溫悅林表示,年份較好的“拉菲1982”目前市場標價高達4萬元,約是法國另外四大名酒莊紅酒的2~3倍。該品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大約只要20美元就可以買一瓶,1997年售價也只有2萬人民幣左右。

                  據悉,追蹤拉菲酒莊紅酒價格的Lafite指數現只比長期高點低了4.4%,而Vintage紅酒基金2008年下跌了33%。

                  自2008年2月香港政府宣布取消紅酒稅后,香港紅酒進口量激增。香港國際葡萄酒中心(IWC)專家EddieMcdougall表示,香港的紅酒進口數量過去12個月保守估計增加了40%,其中相當一部分被銷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

                  據海關統計,僅廣東省進口的紅酒數量已由2005年的314萬升上升至2007年的1392萬升,平均每年增加一倍多。2008年1至8月,經廣東口岸進口紅酒1243.4萬升,增長43.1%。廣東省紅酒業人士預測,2009年廣東省紅酒消費量將達到5億元人民幣,其中進口紅酒只占20%,市場增長空間巨大。溫悅林認為,按照現在的增長速度,今年內地紅酒進口總額有望達到40億元人民幣。

          每經記者  印崢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色综合久久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首页 | 日本香港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 亚洲A级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精品共 |